“五一”假期,合肥市民胡女士去塞班岛度假。下飞机后,她曾用微信给家人报了平安。三天后,当她回到合肥,却被通信运营商告知,她在国外期间,手机上网流量费用超过了1.6万元。(5月11日中安在线)
尽管这个天价的流量费在媒体舆论的压力下,现在已经被通信运营商所免除,但是由此反映出来的相关问题,也再次加重了消费者对于流量费用的疑问。疑问之一,手机流量费的定价机制究竟由谁说了算,是相关的物价部门,还是由通信运营商自己说了算;疑问之二,手机跨省、跨国的流量费用究竟是如何核算的,为何一沾“漫游”的边就会产生高额的流量使用费;疑问之三,手机流量费用究竟有没有下降的空间,如果有为何到现在还没实施,如果没有,为何通信运营商能够免除掉胡女士的天价流量费;疑问之四,对于拥有庞大手机用户群的通信运营商,在费用制定和收取方面,究竟有没有得到行之有效的监管;疑问之五,通信运营商在手机流量费用收取和减免方面的任性,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表面上看,这次胡女士的天价流量费被免除,是消费者的一个胜利,但是这种“胜利”只是一个特例,并不能从根本上让更多的手机用户从中获益。天价流量费用被免充其量是一次通信运营商的应急公关,而不是出自真心的让利于民。因此,从实质上来说,这根本就不是消费者的胜利,而是通信运营商又一次应急演练的成功。明晰了这一点,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还能笑出来吗。□朱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