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池,记者见到了正在修脚的技师孙雪超。“我师傅是全国劳模李金明。他既是我的榜样,又是我赶超的目标。相信终有一天,我会实现这个愿望的。”孙雪超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在修脚行业里,有大学文凭的修脚师傅凤毛麟角,孙雪超是凤毛麟角之一。孙雪超说:“我今年32岁。从保定师范学院计算机系毕业。”2007年来到清华池,在办公室做计算机网管工作。办公室主任王立华告诉记者,孙雪超将计算机知识运用到店内计算机网络管理和收银软件的管理。他还参加清华池修脚术非遗申报工作。细心做好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辑工作。孙雪超说:“在整理清华池非遗资料时,我对修脚工作渐渐的产生了兴趣,就经常到一线观察修脚师们工作,偶尔还在宿舍里小试牛刀的给室友修修脚,这一修我就上瘾了,每次都想掀起室友的脚看看,有没有茧子,指甲长不长。”
有一次,清华池招大学生学习修脚,孙雪超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尽管之前心里也有过些许的挣扎,但是一想这个修脚的绝活应该有更多的人来继承和发扬,并且他还是这项技艺的粉丝。于是他还是下了决心,毅然的放弃了办公室优越的工作条件,一门心思的学起了修脚。
孙雪超坦言,在考虑转行为修脚师时,也纠结过一阵。每到晚上,自己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苦和累我倒是不怕,主要想的是社会认不认同这行,家人会不会反对,亲戚、同学又会怎么看?这些顾虑,不停地从脑子里冒出来。” 经过反复琢磨,孙雪超还是将转行做修脚师的想法告诉了父母,“我爸妈说,只要你干的事对社会有益,只要你走的是正道,我们就同意你做。”虽然转行得到家人的支持,但面对朋友、同学时,他还是不太愿意提及自己的职业。“其实有些人对修脚这行还是有偏见,这也是我当时思想斗争那么久的原因。”此外,一旦告别办公室,依照店里的老规矩,孙雪超就得从旱涝保收拿工资的文员变成不拿薪水的学徒工。
但是,他还是下了决心,一门心思的学起了修脚。他发现修脚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他每天听师傅讲课,不管是理论还是实操的知识,回去他都要心里默背几遍。他说:“我每天苦练修脚基本功,半夜削竹板,一天天手上磨出了泡、老茧子,连吃饭端碗都很费劲,依然觉得自己还有欠缺,仍然精益求精的勤学苦练。我师傅当初学徒的时候也是这样,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时间一长,孙雪超看见带皮的就想削两下,人家都说他学成了修脚痴。他说:“师傅说我已经入道了。只有自己心里知道,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将这项非遗项目传承并发扬光大。”三个月之后,孙雪超出徒。8年来,孙雪超的技术突飞猛进。作为一名有着本科学历的修脚师,孙雪超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终于获得了跟清华池非遗传承人习艺的机会。
2010年,孙雪超加入了由全国劳模李金明组建的社区服务队,经常利用业务时间多次到敬老院义务修脚,他从李金明身上学到许多好品质,特别是“我把顾客当亲人”的劳模精神和李金明一丝不苟为顾客服务的认真精神。孙雪超坚持每天业余时间到社区为老人服务,从不叫苦、不叫累,身受老人的夸奖和表扬。
2009年、2012年,他先后两次获得企业劳动竞赛标兵称号。孙雪超说:“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赶超师傅,也在践行清华池修脚技艺传承人的优秀品质。”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文 通讯员 王丽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