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阿耶导演、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电影《破坏者》,是一部融合悬疑、动作、暴力等元素的混合型电影,这在当下华语青春电影风潮中略显另类。看到阿诺·施瓦辛格,第一感觉是回到了《终结者》的暴力动作场面。
《破坏者》这样的电影确实容易让观众陷入误区:因为是阿诺·施瓦辛格主演,易于无意识地认为《破坏者》可以与《终结者》相提并论。再加上,片方“脸不红心不跳式”的宣传,比如阿诺·施瓦辛格自建“敢死队”,“终结者”之后又一经典“破坏者”形象等,满足了观众的“爽到死、high到爆”的心理需求。
这是愚蠢至极的宣传。因为有《敢死队》系列在前,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组建的“敢死队”无论是动作与枪战场面,还是情感刻画都已经深入人心。《破坏者》中的阿诺·施瓦辛格再神,动作再精彩,没有创新,也就无法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事实上,中规中矩的《破坏者》,还是狠狠地欺骗了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毕竟阿诺·施瓦辛格已老矣——动作迟缓,激情难续。
《破坏者》的确有点像《敢死队》,一组人马深入龙潭虎穴激战匪徒,但做得不彻底,见不到这位以编导警界故事著称的导演大卫·阿耶的功力,更见不到阿诺·施瓦辛格的硬汉魅力。此外,电影中的文戏与武戏的描写,除了开篇足够吸引观众之外,剩下的也只能是“七零八落”了。影片大段的铺垫,将斗智、斗勇、斗力、斗狠的警匪大战消解殆尽,留下的也只能是缉毒队自我的狂欢。影片所有的线索都围绕一场真相的追击而进行,虽有情节点,却也是拖沓难耐。这种文戏与武戏的搭配,造成了叙事力量的失衡,让人打不起精神,在乏味的剧情中丧失了兴趣。当然,影片还是有亮点存在的。以职业之便盗取的一千万作为核心悬念,既是一个四方势力的情节链接点,还是人物内心刻画的基点,直接探寻缉毒小组每个人的精神内核。
影片渲染了一种“软”暴力情绪。阿诺·施瓦辛格作为缉毒队长,原可以带领队员好好享受金钱带来的快感,但他被一场杀妻案折磨得魂不守舍。在交易的空间中,他选择了拒绝,却让自己坠入了背叛的漩涡,成为“破坏者”。片中,阿诺·施瓦辛格是隐忍中的悲愤领袖,米瑞·伊诺丝是蛇蝎美女,真正的“如父如子”的对手关系是暗地里的斗智斗勇,在真相揭开那一刻,谁也不是英雄,谁也不值得为谁哀悼。这种悬疑色彩的设置,还是保住了影片即将丧失殆尽的“味道”。
无论是冠以好莱坞颇为独树一帜的导演大卫·阿耶之名,还是打着“终结者”阿诺·施瓦辛格的旗号,电影《破坏者》的尴尬还是异常明显。要知道,对于一部动作商业片而言,打不动,不刺激,没理念是要命的。
□一九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