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听一看”就能找到设备故障
细化困难职工档案有针对性帮扶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4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电维修能手张国付:
“一听一看”就能找到设备故障

 

“有难题就找张国付。”在北京洳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张国付是公认的机电维修能手。自从30年前和机电结缘,他便一直从事相关工作。在多年的学习和工作中,张国付不断琢磨各种机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摸索和总结出了多种维修技巧,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

累计做笔记达二万字

普通工人变技术大咖

张国付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但在公司的机电维修方面是绝对的专家。这一切完全源于他对工作的热爱。

张国付有一本写满密密麻麻数字和图形的小本子,里面详细记录了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维修注意事项、各种线路图及设备接线点内容。每次检修设备时的名称、型号、故障部位、原因、操作程序、相关原理分析……他都仔细记录下来,迄今为止他累计做笔记达二万字。凭借酷爱学习的那股劲头,张国付练就了一身本领。

张国付对所管辖的机电设备了如指掌,也对每台设备的习性全摸透了。设备一有故障他一听一看就找到了“症结”,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张国付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不忘带动同事们一起学技术。为了帮助那些新员工和没有工作经验的同事,张国付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们,把学习笔记拿来对每台设备进行讲解。每次维修设备他都没有忘记在实践中向大家传授技术,使他们这个班组形成了比学习、比技术的好风气。

巧妙维修潜水推进器

小创意解决了大问题

潜水推进器是一种水下设备,检修时需要将其吊起至地面。但是当导杆被卡住时,检修工作就变得异常繁琐,只有降低水位将推进器露出才行,但这样对工艺的影响很大,且恢复周期较长,无法保证处理水量。

面对这种情况,张国付提出“用比较大的桶将推进器罩住,再将里面的水抽出”这一大胆想法。经过有关设计单位耐压论证及领导批准后,张国付开始做改造前的准备工作。

动工当天,天气很热,气温接近40℃,每个人的表情都很严肃。当吊车将大桶吊起后,张国付马上带领维修人员将导杆脱扣并用大绳将其绑紧,然后指挥吊车将大桶慢慢放下,把导杆套在里面,随着大桶慢慢浸入水中。

待大桶到池底坐稳后开始抽水,此时在场的所有人都紧紧盯着大桶内的水位,抽了5分钟后水位并无下降,此时一双双失望的目光看向了张国付。可是张国付并没有表现出异样的神情,他说可能位置不对,或池底有东西挡着。

张国付让吊车将大桶先吊起,他用长竹竿伸向池底去探东西,果然有一个异物。取出异物后再抽水,这次水位下降明显,大家也松了一口气,一个小时后水抽干了,维修人员下去维修,而此时的张国付已经出现了中暑的征兆,50多岁的他已经在太阳下暴晒了7个多小时。在大家的关心下,张国付才回到办公室休息。

这次检修试验约9小时,最终取得成功,为公司其它污水处理总结了宝贵经验。

主持研发自动点焊机

每年节约成本近10万

张国付平时爱思考、好研究,总能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搞些小发明,解决生产中的大问题。

一天,进水泵出现问题,防侧漏检测探头因意外损毁,无法正常运行,且本地市场没有同类产品销售,安全生产面临巨大风险。在紧要关头,张国付根据保护器工作原理,成功探索研制了简易检测装置,并在实际操作中完全达到了原产品的设计标准,为保障公司正常生产解决了燃眉之急。

张国付还经常自己制作一些灵巧实用的工具,满足维修工作的需要。他主持研发的自动点焊机,通过在公司及各乡镇水厂的推广使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每年能够为公司节约成本近10万元。

公司有三台脱泥机,担负着公司全部脱泥任务,对出水水质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设备老化且相关部件已经停产,运行情况不稳定,维修成本增加,尤其滤带更是磨损严重,经常跑偏导致撕裂。联系厂家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只是建议更换新设备,但费用太高。

公司领导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让张国付帮忙想解决办法。从那天开始,脱泥机房便成了张国付的办公室,每天他都在脱泥机上爬上爬下,查看各种资料,想办法弄明白各零件之间的联系,弄得满身污泥。为了省去换工作服的时间,张国付的中午饭也在脱泥机旁解决,有人问他怎么不到食堂去吃,这噪音大,还有臭味儿。张国付笑着说:“换工作服太麻烦,穿着工作服去太不卫生了,就在这吃吧,还省得把刚才的事忘了”。

就这样连续工作了5天,张国付把原有的部件进行了改装,同时又新加装了限位装置,降低了滤带被撕裂的概率,为公司降低了成本。

面对周围的赞许之声,张国付也只是笑笑说:本职工作,本职工作。

【人物档案】

张国付,1959年12月出生。1978年至2004年经营一家电机个体店面。2009年至今就职于北京洳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担任设备部电机维修组技术专员。多年来,张国付不仅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更赢得了职工的高度信任和普遍好评。自2011年起,他连续多次被公司授予“年度优秀员工”称号。

【对话张国付】

记者:平时您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状态?

张国付:在公司工作这7年来,我从不迟到早退,每年出勤均在330天以上。我的工作没有上下班之分,24小时随叫随到。经常下班路上被召回,端起饭碗又放下,脱衣上床又起身。烈日炎炎的夏天,寒风刺骨的冬天,不管下雨还是下雪,只要设备出现问题,我都要赶到现场。

记者:俗话说“喂饱徒弟饿死师傅”。吃技术饭的,师傅教徒弟一般都会留一手,对此,您怎么看?

张国付:我认为不会。已经烂熟于心的东西,我之所以还要进行详细记录,是为了方便日后他人工作,也是为了给公司留下一些东西。我除了积极分享、传播知识外,还带出两名徒弟,现在他们完全可以独立处理技术问题,成了公司业务骨干。

记者:为什么报废的设备您总是拆成散件?

张国付:我们这代人吃过苦,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比较勤俭节约。报废的设备,我总是将它们拆成散件,看看哪些零件还能用,然后收集起来备用。“拆”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告诉别人十遍怎么修,不如自己拆一遍。用脏了的胶线手套,我也舍不得扔,洗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出了破洞才换一副新的。各种维修工具也是一样,不能用了才申请买新的。

□本报记者 马超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