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练的短发、春风般的笑容,这是记者见到朝阳法院奥运村法庭副庭长刘黎的第一印象。多年来,她坚持怀群众感情、为人民司法,用法理明辨曲直,用真情点亮人心,共审结民事案件2500余件,年均结案300余件,涉及当事人7000余人,无一信访,无一投诉。
“作为一名基层民事法官,我深知,自己在整个法治建设中就是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但我相信,滴水藏海,只要有心,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出法治的光芒。”说这些话时,虽然没在法庭上,但办公桌前的刘黎仍旧散发出公正的光辉。作为朝阳法院奥运村法庭里的骨干,刘黎承担了大量涉外、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在她看来,公正断案是法官的基本职责。
2011年10月,已经被网络和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疯狂英语”创办人李阳与美籍妻子李金的离婚案诉到朝阳法院。作为涉外案件专业合议庭的审判长,刘黎承担起本案的审理工作。
“家庭暴力的认定一直是法律难点,在离婚案件中进行司法认定的少之又少,能否在本案中给出一个公正的答案,是个不小的难题。”刘黎说,当时本案受到的关注度前所未有,境内外40多家媒体跟踪报道,美国媒体还一度对中国法院能否公正判决表示怀疑,甚至劝李金回美诉讼。
2013年2月3日,历时一年多、经过四次开庭、多方查证,刘黎最终做出准予双方离婚的一审判决,并确认李阳的行为构成家庭暴力,要求李阳向李金赔偿5万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判决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同。
“与当事人保持距离,并不等于保持冷漠。百姓是重情重义的,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当事人,都要饱含感情,你对他们倾心付出,他们也会对你真情回报。只要付出真心、诚心、恒心,就没有辨不清的是非、解不开的恩怨。”刘黎左手拿着水杯,一直没顾上喝。出身普通家庭的她,对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
曾有一对山西老夫妻将儿子单位告上法庭。因儿子下班后在单位宿舍喝酒,后驾车外出遭遇车祸,当场死亡。夫妻俩闻讯立即从老家赶来,以单位对员工酒后出行不加阻拦为由告到法院,要求赔偿近百万元。
开庭一了解,刘黎才知道,此前老人还多次抬着儿子的尸体横在单位门前,并从老家叫来几十个老乡堵在单位门口,闹得单位没法正常工作。后来单位出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安抚费,但两位老人仍坚持让法官主持公道。
他们都是农民,没请律师,诉状写得很不规范,对诉讼程序更是完全不了解。第一次庭审,他们只顾抱着孩子的遗像大哭,说“不赢官司就一头撞死在法庭上”。
虽然对他们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进行了批评,但刘黎心里总觉得:老人这个样子,总是有原因的。第二天中午,她专门约谈了两位老人。一见到法官,老两口又泪流不止,父亲拿出儿子做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胸卡,断断续续地讲着儿子有多优秀。看到胸卡上年轻、秀气的脸,同样身为人母的刘黎瞬间体会到老两口的切肤之痛。
整个下午,她耐心地倾听,到老两口走出法庭时,天已经黑了。此后,刘黎的电话就成了老两口的热线,常常是咨询这咨询那,心里不痛快也打过来,刘黎总是耐心解释。书记员张玉算过,这样的电话不下40个。
刘黎还主动和司法局联系,帮他们聘请了一位法律援助律师,并调取了事故处理的案卷,详细查明了事故状况。给老两口看卷宗前,她特别在笔记本上记下:“现场照片要遮住。”
最终,依据事实和法律,刘黎驳回了两人的全部诉求。老两口平静接受了判决。他们说,已经想到这样的结果,之前都是因为心里憋屈没地方说,现在想说的都说了,该回家好好过日子了。离开前,他们向刘黎深鞠了一躬,说在北京,他们遇到了好法官。
【小档案】
刘黎,女,汉族,197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奥运村法庭副庭长。扎根基层13年间,她坚守法治信仰,秉持为民情怀,严格公正司法,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彰显了法治的力量。她审理了大量社会关注度高、疑难复杂新颖案件,许多判决成为经典案例。她总结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审理规则,被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采用。她向有关部门提出的司法建议,让万千车主保险理赔更便捷,也曾使事故频发的“伤人之路”变为“平安大道”。共审结民事案件2500余件,涉及当事人7000余人,无一信访,无一投诉,被群众称之为“百姓信赖的好法官”。刘黎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法官、最美基层法官、2013年度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
【对话】
记者:您怎么看法官这个职业?
刘黎:法官是个有灵魂有厚度的职业,能从事法官职业,是我最大的幸福。三尺法台连着大社会,事事关乎大民生。法官要有大视角、大胸怀,要善于发现案件背后的社会症结,从源头上防止矛盾的发生,从根本上保障百姓的权益。
记者:您认为,怎样才能成为让百姓信任的好法官?
刘黎:公正是公信的基石。法官只有公正断案,才会赢得百姓信服。不仅要让群众在每一个具体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还要善于把个案变成风向标、利剑和尺子,使司法活动成为彰显公平正义、弘扬主流价值的重要阵地。
其实让百姓信任并不难,只要尊重他们,设身处地地体谅他们,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群众自然会感受得到。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实际上就是一棵树,需要花心血和时间努力培植,等待它枝繁叶茂。
记者:朝阳基层法院的工作强度非常高,作为妻子和母亲,您如何平衡家人和工作呢?
刘黎:确实,平时很难有大块的时间陪孩子。有时家里没人照顾他,我就带着儿子陪我加班。我在办公桌上翻材料、写判决,就让儿子一盆一盆地帮我浇花,或者让儿子抄判决。因为到法庭的次数多了,他发现我的同事们都喊我“刘黎姐”,他就也跟着大家一起喊“刘黎姐”,现在想想也是挺有意思的。
□本报记者 刘欣欣/文 孙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