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追踪
3上一版  下一版4
 
70余项课题联手留住蓝天
甘家口系列读书活动引关注
梨园“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启动
东城工会会员可享“5元看大片”
知春路海淀南路至健德桥段大修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4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都蓝天行动实施满年 取得阶段性进展
70余项课题联手留住蓝天

 

去年4月14日,本市正式发布并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其中首都蓝天行动位列“一号专项”。分析弄清了北京PM2.5的主要来源、餐饮油烟实现在线监测、供热锅炉房用上烟气余热回收利用一体化设备……时隔一年,本市在大气污染成因与预警预报研究、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等方面都取得积极进展,共布局70余项重要的科研项目,有效支撑了首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为北京以后留下“APEC蓝”打下坚实基础。

回顾: 为留住蓝天 部署四项重点任务

“北京市PM2.5分布呈现出南高北低、秋冬偏高、年均浓度高、污染增速高等特征,污染物主要来源为本地机动车排放。”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石爱军20日在《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系列成果发布之“首都蓝天行动”专场上为大家介绍了北京地区PM2.5的特征。

在北京,每天看天气预报关注PM2.5浓度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习惯,PM2.5浓度也成了影响大家出行安排的重要因素。

为了留住蓝天,不让蓝天成为奢侈品,市政府在去年4月发布实施了《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民生重大需求提供科技支撑,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其中,“首都蓝天行动”是十二个重大专项之一。

该专项部署了四项重点任务,即:大气污染成因与预警预报研究、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重点污染源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到2017年,建立动态高分辨率的污染源排放清单,提高重污染天气的预测预警准确率,推广应用20万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生物燃气形成约2亿立方米生产能力,全市工业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比2012年累计减少50%左右,燃气工业锅炉氮氧化物排放大幅降低,促进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成果:

70多个科研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市科委副主任张光连介绍,专项实施一年来,市科委联合市相关委办局布局70余项科研项目,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低温脱硫脱硝技术、吸附油气回收系统治理VOCs技术、静态清灰袋式除尘技术、餐饮油烟在线监测与管理系统等多项技术和措施并举,积极推动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全力支撑首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市环保监测中心副主任石爱军说,这一年对首都PM2.5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该中心开展北京大气环境PM2.5污染现状及成因研究,取得了北京市PM2.5空间分布规律、污染成分、污染源贡献度等关键数据,组建了精细化的环北京区域雾霾预警系统,基本上分析清楚了北京PM2.5的主要来源。

一年来,本市还推动了一批污染物减排技术产品创新与示范工程建设。

作为PM2.5的来源之一,餐企油烟的排放管理一直是难题。去年以来,石景山率先启动油烟排放在线监测项目,为50家重点餐饮企业免费安装了油烟在线监测系统,可24小时记录油烟浓度,即时发现超标,及时赴场检查。

以往监测饭馆油烟是否超标,监测人员要拿着设备去现场取样,取样后检测分析还要花1至2天。油烟在线监测系统由油烟监测主机、油烟探头、传感器、远程监控平台等构成。在线监控仪安装在油烟净化器内部,24小时记录的油烟浓度、风机和净化器开关状态等数据,数据实时传输到移动后台终端。

“也就是给餐企装上了一个电子鼻子。”石景山区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数据,能判断该单位油烟排放是否超标,若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去现场检查。最终数据还将共享给工商、卫生、城管等部门。

目前已在石景山区、西城区等90家餐饮企业安装了147套油烟排放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去年采暖季,昌平未来科技城电厂、丰台区总后63号院的供热锅炉房,用上了新开发的喷淋式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一体化设备,其中未来科技城燃气热电中心烟气余热回收工程可实现回收烟气余热48兆瓦,增加电厂供暖面积100万平方米。丰台总后燃气供热锅炉房示范工程回收烟气余热3兆瓦,折合年节约天然气约合90万立方米,氮氧化物含量降低8%以上。

在推动农村压减燃煤及燃煤替代方面,平谷、延庆等部分农村的农户家里用上了小型空气源热泵采暖设备,大兴区部分农村及11所学校则用上了太阳能集热与地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

进展:

启动补助项目招标为京津冀做好科技支撑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本市启动了“首都蓝天行动科技示范工程后补助项目”招标工作,拟在京津冀范围内,评选一批技术先进、实施效果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作为首都蓝天行动的典型案例,财政科技经费给予后补助支持。

此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科技部门联合推动的“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于4月11日成立,该联盟整合了京津冀钢铁生产企业、节能减排机构、高校院所及金融机构等70余家单位,集成技术、金融和市场用户资源,搭建“政产学研用”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区域的快速产出、转移、落地转化,打造一条京津冀钢铁行业的生态价值链。目前,在联盟搭建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上,已达成京津冀节能减排融资额度300亿左右。

张光连表示,下一步,由金融机构(银行、投资机构等)提供节能减排工程融资支持,市科委将组织联盟骨干企业与河北、天津重点区域进行对接,对区域内重点钢铁生产企业整体打包进行节能减排诊断,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建议,以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环境管理方式,实施一揽子节能减排改造工程和产品升级工程,并协助地方政府建立减排工程在线监测系统,建立起绿色金融支持、第三方运营、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全新重点污染源减排工作模式。前期以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试点进行推进,待模式成熟后逐步扩展到建材、石化、电力等其他重点工业污染行业,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做好科技支撑。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