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追踪
3上一版  下一版4
 
西营村年年谈涨薪 农民工月月心情爽
丰台区成立区县级楼宇产业联盟
延庆村级“咨商团”为发展把脉
2100名独居老人 用上免费报警器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4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营村年年谈涨薪 农民工月月心情爽

 

“咱们西营村企业农民工,今年的最低工资又涨了176元,涨到1892元,还为农民工体检,还有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我们外村农民工,真想申请成为西营村村民,因为在这村儿的企业上班,‘薪’情爽,好幸福啊。”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企业农民工王玉琦,在今年村联合工会召开的村域企业农民工民主议事会议上这样说。

西营村是如何借助村域企业农民工民主议事会议谈薪的,本报记者最近走进西营村进行探访。

村域企业议事会成谈薪平台

西营村是平谷区峪口镇西北部的半山区村,有260户,800口人。有印刷厂、构件厂、饭店、股份合作社共6家小微企业,210名农民工。2013年村联合工会建成以来,推进小微企业农民工工资协商,为农民工维权服务,成为工会的一项重点工作。

在探索推进小微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实践中,村联合工会在区、镇两级总工会工资协商指导员的指导下搭建了村域企业农民工民主议事会议制度平台。此举破解了因为村域企业人员较少、不符合召开职代会条件、开展工资协商有疑虑的难题。其具体做法是,由每个企业推选农民工代表参加村域农民工民主议事会议,遵循“民主议事、民主协商、民主审议、民主监督”的原则,推进村域小微企业工资集体协商。

对此,西营村北京凤凰山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王忠说:“过去我们企业给农民工发工资是傻子过年瞅人家,心里没谱。如今,依托企业农民工民主议事会议平台签订集体合同,平等协商工资增长制度,企业给农民工发多少工资,落实啥福利待遇,都心里有数了。农民工在家门口企业上班,工资福利待遇有了法律保障,心里踏实了”。

企业主自荐当工资协商讲师

企业主自荐当工资协商讲师,这是今年4月10日发生在村域企业农民工民主议事会议上的事情。

民主议事会前,西营村北京宏茂京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厂长杨玉忠自荐当讲师,就工资集体协商的意义和作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村域企业农民工讲课。

“咱这小企业,职工不足40人,还都是农民工,大部分是本村人,还有的来自三里五村,过去工资待遇,就听厂长一句话。”杨玉忠说。

杨玉忠说:“我也是农民工出身,知道农民工心里有话想说,可又不好意思说,8小时之内到厂子干点活,挣点儿工资,不容易,早晚时间还可以经营家庭果园儿或菜园儿,心里有知足的感觉,所以想维持现状,怕厂子‘炒自己鱿鱼’。其实厂长看得出来,这样长期下去,厂子早晚得关门,因为农民工有心里话没处说。”

对此,杨玉忠开始宣传工会的好处,村里有了工会组织,定期召开企业农民工民主议事会议,农民工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为企业发展提建议,出点子。在讲课中,杨玉忠用真情打动了农民工。

实际上,工资协商后,西营村40至50周岁的农民工月工资达到4000至5000元,8小时工作日之外不加班,每周都有双休日,还有五险、体检和北京市总工会职工互助保险,家里桃园菜园收入都不耽误。

集体协商提升农民工幸福指数

提及村联合工会依托村域企业农民工民主议事会议制度谈薪,镇总工会主席郭宝龙深有感触。

2013年4月1日,西营村联合工会召开村域企业农民工民主议事会议,经过民主协商,确定村域企业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716元,年工资增长幅度为8%,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协议。

今年4月10日,村联合工会召开村域企业农民工民主议事会议。农民工议事会代表在议事协商中建议:“今年北京市政府发布的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从去年的1560元,调整到1720元,咱们村域企业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也应根据企业实际承受能力,在上年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让小微企业农民在市场物价上涨的形势下,生活幸福指数和身体健康指数有所提升。”

村域小微企业行政议事会代表,在议事协商中认为“农民工的建议,有法可依,合乎情理,村域小微企业能够承受,可以兑现”。经与会村域企业民主议事会议代表民主表决,确定村域企业农民工今年最低工资标准为1892元,年工资增长幅度为10%。此外,为提升村域企业农民工生活幸福指数和身体健康指数,村域企业每年为农民工进行一次体检,落实一项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签订了2015年村域企业农民工工资协商专项协议。

郭宝龙说:“有了协商平台,农民工与企业协商谈薪解除了思想压力,由过去背靠背相互猜疑不信任的‘两家人’变成了如今面对面相互理解体谅的一家人。”

“村域企业民主议事会议平台不仅可以让农民工合情合理的诉求获得满意的协商成果,还可以使企业和农民工的疑虑和难题得到化解。”平谷区总工会副主席杜文君说。

区总工会工资协商指导员张玉刚、王春景、武维利还与农民工民主议事会议代表面对面地互动,解答了工会会员卡——“京卡”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让农民工亲身感到了工会组织“家”的温暖。

□本报记者 马超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