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则笑话,一人在微信里抱怨道:“现在的学生,食堂排个队的工夫,都要摸出书来看两眼,就缺那5分钟吗?不,就是怕无聊!不找点事做会死!”有人问他:“那你呢?”他随后回复道:“排到我了,等下再跟你聊。”笑过后,不难发现,现代人似乎越来越难闲下来了。
上厕所手机不离手,不管刷微博,还是聊微信,总不能让手闲着;下班回家,一边玩游戏、聊QQ、看新闻,一边“听”电视剧,手里还要攥着手机发短信;节假日不能闲在家里,提前一周就开始约朋友,没约到就坐卧不安;退休后也乐得“发挥余热”……
几十年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就表达过类似的担忧:“人们往往同时干几件事,看书、听收音机、谈话、抽烟、吃饭、喝酒……我们已经很难一个人安静地坐着,不说话、不抽烟、不看书和不喝酒。”而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这种情况,显然愈发严重了,并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究其原因,主要有4点:
第一,社会太浮躁,生活节奏提速。手机响,电话催,看电视剧“快进”,拍照要立等可取,企盼一夜暴富,憧憬彩票中奖……在这样一种全面追求速度的潮流中,很多人像不停歇的陀螺,似乎要把每一天都过得像打仗一样,但人性中最根本、最不可或缺的需求被压抑到了几乎可以视而不见。
第二,竞争太激烈,害怕时间虚度。随着社会变革,竞争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间等于生命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不情愿就这样安静地坐着,所以只好一刻也不停息,恨不得把每一秒榨出价值。当无所事事的时候,人们感受到虚度光阴的恐慌。看着他人忙忙碌碌,自己心生恐慌,也只好加入脚步匆匆的大军。讽刺的是,并没有多少人因此感到充实。
第三,人际往来多,生怕自己落伍。闲不下来就是怕无聊,根本原因在于害怕与社会脱节。当今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空前发达,每个人都身处无数“朋友圈”中,对自己的职业前景、人际往来、心理支持都或多或少有影响。假如不时时刻刻混迹于各个圈子中,就有落伍的可能性。人们总在担心,如果这个机会不抓住,就被社会抛离了。
第四,缺乏自信,不敢面对自己。不自信的人总想有人陪,总希望把每一刻每一秒都填满,才能填补内心的空虚。这样的人多半没有接受孤独(也就是自己),甚至否定了孤独和自己,觉得必须要和别人在一起才会好过和安心。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