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首都劳动模范合唱团的团员们正在紧张的排练着,由他们参演的国内首次以歌颂劳动为主题的大型声乐套曲《劳动创造幸福》将在劳动者的节日唱响。
激昂的曲调里倾诉着他们的心声,更唱出了劳动的幸福与自豪。
而这种“自豪感”在前不久达到了一个顶峰。
2月17日,声乐套曲《劳动创造幸福》中的作品《好样的》和另外一首歌曲《光荣与梦想》作为压轴曲目,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演出。
“好样的,好样的,你在那工作中好的没得说。做的总比说的好,给的总比得的多……”欢快的曲调,质朴的歌词。“国家领导人和在场所有的观众一起拍着手、合着拍子听完的这首歌。”回忆起团拜会那天的演出,声乐套曲《劳动创造幸福》的总编导、策划刘国超仍难掩激动。
不仅如此,《好样的》音频在互联网上也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不仅多家网站进行转载,更有网友以流行卡通人物“小黄人”给歌曲配音并剪辑了一段幽默的视频画面。记者发现,仅在凤凰视频一家网站,该歌曲的点击量就达到了17821次。
无论是在“庙堂之高”还是于“江湖之远”,这首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作品火了!在大多数人将有关工人歌曲的记忆还停留在“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里,这首劳动歌曲的蹿红有些让人意外,用刘国超的话来说,“在当下的中国这是个奇迹!不过,也应该在意料之中”。
从“颂歌式”到“叙述体”
“我们有弘扬民族精神的《黄河大河唱》、歌颂长征精神的《长征组歌》等大型音乐组歌,而《劳动创造幸福》高水准的创作技法和易于劳动者接受的表达方式也将成为中国交响乐的经典。”这部作品的特约指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顾欣这样评价道。
大型交响合唱《劳动创造幸福》套曲由北京市劳动模范协会与北京综艺博览剧目创作中心组织我国当代乐坛一批优秀词、曲作家创作。
在刘国超看来,作品的成功也得益于东方演艺集团的加盟制作。不过,能够受到国家级院团的青睐也足以见得这部作品的高水准。
“《劳动创造幸福》套曲共14首作品,用大合唱、小合唱、独唱、重唱、领唱、伴唱等多种音乐形式创作完成,这在音乐的表现形式当中是最高的。”刘国超说。
不仅如此,这部作品的成功关键之处在于,以叙述的方式替代以往颂歌式的表达。比如套曲中,《京城望月》、《我想对你说》、《工间操》、《好样的》、《螺丝钉》和《师傅老大哥》等都是以叙述的口吻反映劳动者日常生活的。
“回想2014年初,当我受北京市总工会的邀请创作《劳动创造幸福》这个艺术选题时,非常兴奋!因为有关劳动者的歌曲过去有很多都是经典并传唱至今,但是描述当代劳动者的歌曲还是太少了。难道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艺术家吗?没有劳动者吗?人们没有这样的精神需求吗?” 刘国超不禁反问道。
“根本原因是,并非缺少创作的人,而是创作了大量的颂歌式的作品,很难引起人的共鸣,没有唱到人心里去。我觉得从以前是我唱你来听,而现在应该是我为你歌唱!艺术家要有情怀,让这把火慢慢烧起来。” 刘国超说。
对此,刘国超还向记者讲述了一段排演节目时发生的小插曲,全总文工团青年演员郝亮亮在没有配乐的情况下清唱作品《京城望月》,“爬上那个脚手架,攀上那起吊塔,中秋西北望一望哟,月亮下的老家……”荡气回肠的曲调,将一个打工男子对家乡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憧憬表达得真切感人。“在场的主创人员听后泪流满面,这样的场景若放在平常实在难得一见。”刘国超说。
劳动题材歌曲:
高潮——低谷——复苏
然而,这样优秀的劳动题材作品只能算是个例。
“当前,很多的音乐作品渐渐向娱乐靠拢,向流行文化看齐,真正创造历史的‘中国劳动者’形象,却甚少见诸于音乐创作者的笔端。”顾欣的这句话真切的概括了劳动题材歌曲创作目前所处的窘境。
回顾历史,劳动题材歌曲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改革开放的初期。
“比如《咱们工人有力量》是解放初期被广泛传唱的代表曲目。歌曲以一个砸烂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主人翁的巨大自信的态度为主述者的基本姿态,决定了歌曲的文学和音乐走向。”《劳动创造幸福》的主创、音乐总监伍嘉冀认为。
工人作曲家修骏回顾当年的劳动题材歌曲创作的繁荣时这么解释:“五六十年代,正在建设新中国,工人阶级的地位空前提高,工人身份在社会上也是‘高人一等’,自然不缺少歌颂。当时的工人歌曲旋律激昂,也是时代特征的体现。”
改革开放初期是上世纪劳动题材歌曲创作“最后的好时代”,《金梭和银梭》以其轻快积极的曲风成为改革开放初期诞生的一批劳动题材歌曲的经典曲目。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劳动题材歌曲创作、传唱开始进入“落寞”期,由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邮寄给修骏的“版权费清单”上便可窥得一斑。清单上,这位作曲家1992年创作的一首工人歌曲在2011被演唱的总次数显示:“内地一次没有”。
伍嘉冀对记者解释说:“新时期劳动者心态和过去体制内的工人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创作中需要新的构思。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者的成分也变了,外地务工人员、科技人员、教师等都是今天的劳动者,为新时期劳动者写歌要写出他们的自豪,写出他们的生活,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比如《我想对你说》是写给脑力劳动者的歌曲,他们也是劳动者的一部分,歌曲巧妙地抓住了脑力劳动者在家人休息后熬夜的场景,也填补了业界的创作空白。”
如今,这些反映劳动者心声的精品力作正在诸多艺术家的努力之下走向“复苏”,正如一些优秀的传统正在时代的召唤下逐渐回归一样。
劳动是最美的艺术
前不久,根据路遥先生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改编的电视剧引发艺术评论界以及广大观众对劳动真谛的讨论。
路遥先生曾说过,“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对于艺术家来说,“要以一颗对劳动者、对艺术的崇敬虔诚之心,俯下身来去接收地气,面对面的去倾听劳动者的心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作出既感人肺腑,又昂扬向上的时代精品。”这是《劳动创造幸福》的策划、词作家曲波参与这次创作的最大感受。
“这组套曲中的12部作品我是在一周之内创作完成的,几乎是一气呵成。这应该得益于多年来基层的生活体验经历。无论是矿井还是车间,几乎绝大多数的行业一线我都去采风、体验过。” 曲波对记者说。
他说:“在写《京城望月》时,我们家的窗外就是建筑工地,我每天听着吊车的声音,看着这些外地务工人员让北京的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内心中充满了对他们的崇敬,每句歌词可以说是由心里流淌出来的,我是流着眼泪写的。”
而其中一首反映留守儿童的歌曲,其歌词的灵感便来源于一次采风,他看到留守在老家的孩子因为长时间看不到父母,便对着走街串巷的货郎喊爸爸。
“艺术创作要贴近生活,从小处着手,更容易让人接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曲波说。
就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紫竹院公园游船队青年班班长朱利君所说:“这些歌曲很接地气,唱出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所思所想。比如那首《师傅老大哥》,让我想起了15年前师傅指导我维修、操作、驾驶时的场景。正是因为有了师傅的教诲和帮助,才有我今天的成绩。”
近日,东方演艺集团正在申请将这部套曲传唱到基层的活动。而刘国超也正在琢磨如何以更好的形式传播这部套曲。“如果这部作品能拍成MTV放在网络上,一定会感染很多人。” 刘国超说。
在刘国超看来,“劳动题材的歌曲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重要的是创作者们要用较高的专业水准和艺术热情去创作和挖掘。”
“无论是产业工人、城市白领,还是打工群体,甚至包括艺术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劳动者,而劳动是最美的艺术。”刘国超说,“我们要理直气壮、满腔热情地歌颂劳动,大声唱响‘劳动创造幸福’!”
□本报特约记者 赵亮 本报记者 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