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项目绿色施工 工地变身“小清新”
北京交职院试点“现代学徒制”
动批大量违规广告牌“下课”
高效节水喷药技术在顺义首推
同仁堂命名第三批中医大师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4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项目绿色施工 工地变身“小清新”

 

干净的地面,看不见一个碎屑,风不时地吹,但不见扬尘,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正处在基坑施工阶段的工地。这是记者上周五走进由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承建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传播中心技术大楼项目时见到的情景。

该项目位于长安街边上,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大楼紧挨着,总建筑面积89000平方米,地上17层,地下3层,包括大型音乐录制、媒体素材录制室、大数据中心及地下车库等。

刚进大门,一个洗车设备就喷起细细的水柱清洗车轮。

“洗车设备最大设计载重量100吨,配有专用刮泥机自动除泥,两三分钟即可洗完车轮,这样车辆进出都干净,也防止了扬尘。”生产经理赵桂萍说。

赵桂萍告诉记者,项目一共购置了两套这种洗车设备,工地两个大门入口处各有一个,项目为此投入约6万元。每天,项目有四五十辆工程车往返进出,每次进出都要清洗。“清洗车辆用水,是收集的雨水,可以循环使用,不浪费水资源。”

清洗车轮,是项目防尘的重要一步。目前,项目正处于基坑施工阶段,每天都要挖大量泥土,为了防止扬尘,项目给所有裸露的土面都盖上了一层防护网,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防护网很密,一些部位还采用两层防护。”

此外,为了保持施工地面整洁,项目还派有专人对路面进行不间断清扫。

“每天我都反复扫很多遍,只要地面一有碎屑或者沙子,我就立即清扫干净。”清扫路面的工人叫李向蓉,今年52岁。

为了防止扬尘,环保部门还在项目3处安装了360°旋转的监控,随时监控工地工作面变化。

随着基坑施工结束,下一步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时,项目还打算建立喷淋系统,管道每天自动喷水防尘。

□本报记者 马超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