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4项鲁班奖写就高原新传奇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5年4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型工人张明:
4项鲁班奖写就高原新传奇

张明(右)在检查焊口
张明(右)在检查泵房
张明(中)在指导安装线管
 

最近,火热全球的词汇莫过于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西宁火车站作为青藏高原最大的交通枢纽,成了新丝路上的重要交通经济带。作为西宁火车站的建设者——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高级技师张明,运用多项专利技术,确保了国家重点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此外,张明参建过的贵阳火车站、贵州电视大楼、昆明火车站、拉萨火车站、那曲物流中心等,斩获4项鲁班奖,一项詹天佑奖。他个人还荣获西北分公司、集团公司及中国中铁的“劳动竞赛红旗手”、“建设功臣”及“中国中铁十大专家型工人”等荣誉称号。2015年3月,被推荐为北京市劳模候选人。

设计自动排淤桶

将施工提速76倍

今年49岁的张明,已经在中铁建工集团奋战了28年,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先后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并有近百项小发明、小革新。“我的第一个国家发明专利和当时的施工难点有关。”张明回忆说。

那一年,公司在贵州拿下了一个项目,为百姓盖房。那个项目所在地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打桩机打桩下去后,下面是流沙和泥浆。为了将泥浆排出,项目采用人工挖掘方法,一点一点挖掘,一点点地清淤。工程进度非常慢,已经两三个月了,还没有什么进展,而同期施工的其它23栋楼,好些都开始绑钢筋了。

怎么办?急中生智,张明设计出了一个桶,直径0.8米,高度1.7米,底部装有机关,可以实现自动清淤。项目使用张明设计的这种桶,仅用了4天,清淤全部完成,比人工快了76倍。整栋楼在张明的巧妙安排施工下,最终该栋楼反而在24栋楼中成为第一个封顶的楼。

在同一个工地,张明还发明了钢筋保护板、钢筋定位卡,包括自动清淤桶,这3项技术均获得国家级专利。张明3项国家专利申请获得成功,在业内美名开始传播。

发明预埋穿墙套管

助力重点工程攻关

随着一个个工程的完工,张明的技术越来越精湛。前几年,张明修建完青藏铁路的那曲物流中心、拉萨火车站后,又来到了西宁火车站。“我觉得很荣幸,参建了青藏铁路的两个重要火车站,拉萨火车站和西宁火车站,从青藏铁路的一头修到另一头。”张明说。

西宁火车站是国家重点工程,也是一带一路上的一个交通枢纽。2011年,西宁火车站刚刚开始修建时,还面临着拆迁老火车站。老火车站有一口大钟,重达几百吨。如何平稳迁拆下来成为当时的一个技术难题。作为技术人员,张明参与其中。张明说,根据当时的情况,大钟不能倒向北边,因为北边还有正在运行的5条铁轨。大钟只能倒向南边的站前广场,那边空旷。

当时,吊车已经开始拆迁了,张明忽然喊停了。原来,张明发现,按照原方案拆迁大钟,可能会导致大钟直接倒向吊车,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现场情况,张明重新设计了方案,用两个两百吨的大千斤顶,顶住大钟所在建筑物的底部,并使用两根钢丝,在数十米外拉升。最终,大钟实现了平稳拆迁。

这下张明的名气更大了,一有技术难题,大家都来找张明。

一天晚上11点,张明接到通知,原计划的管道施工改变,由走大梁底部改为预埋。可是,由于现场交叉施工,按照常规的操作方法,预埋管线会影响到其它施工部分。

此时,张明看着一卷卫生纸,突然萌发了奇想,如果用套管,这样不就不影响其它了吗?就此,张明发明了预埋穿墙套管。在1天时间内,张明带领人把所有管线预埋好。张明的这项发明,也获得国家专利。

伴随着高铁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种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轻钢结构彩钢屋面在站房的广泛运用。列车高速通过站场时,屋面板受到风力等较大荷载影响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脱落,存在人身安全威胁、机械设备损坏等影响行车安全的重大隐患。面对这一情况,张明每天半夜趁着高铁停运的间隙,冒着西宁零下十几度的严寒爬上站房屋面,冥思苦想,一干就是半个多月,及时发明了金属屋面固定卡,将屋面板与结构杆件牢固固定,确保屋面板不会发生脱落现象。随后,在金属屋面固定卡的基础上,张明又改造发明了平台固定卡。

张明的“金属屋面固定卡”发明,再次获得国家专利。

无私悉心带徒授艺

弟子可以独当一面

张明的技术越来越好,但他不忘带徒弟,把自己的技术传承下去。张雪松,就是他在西宁火车站带的一个徒弟。张雪松今年28岁,2011年毕业就来到西宁项目,师从张明,负责水暖通风。

“我在老师这里,学到了做人。老师教导我们,要为人正直,施工绝不能偷工减料。”张雪松说。

张雪松眼里的师父,是很慈祥的,“对待农民工,他教导我们要善待,称呼农民工要用敬称。和农民工说话,也要和风细雨地说,不能大喊大叫。”

“工地上,一旦有什么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我师父,只要他一来,什么事情都能解决。”张雪松说。

张雪松回忆说,大概是2012年,项目正在挖坑回填土,师父盯了一整宿。师父告诉大家,如果回填不好,就会下沉,给工程带来隐患。为了保证质量,师父背着水壶全程紧盯。

在张明的教导下,如今张雪松也能独当一面。

坦然面对肝癌病魔

手术完又开始工作

每年公司工会都会组织一次体检。张明清楚地记得,2013年4月28日,公司组织体检。5月2日,张明接到医生的电话,让他去复查。5月4日,张明去复查身体,当天结果出来了——“原发性肝癌”。这对张明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面对这种情况,张明并没有心慌,他知道,因为3天后铁道文工团就要来项目上慰问演出,他要做相关准备工作。开车回到项目工地后,他若无其事地像往常一样上班,和大家一起安装演出舞台。慰问结束后,张明道出了实情,并赶赴北京治病。

很快,张明患病的消息被集团领导获悉了。得知此事后,集团领导高度重视,联系了京城最好的医院301医院治病。因为张明在高原工作,心脏和常人有所不同,经过一段时间恢复,6月18日他才进了手术室。术后几天,张明觉得恢复状况不错,又回到岗位,继续抢建西宁站。

术后每3个月需要复查一次,由于工作忙,张明错过了一次复查。

去年12月16日,张明利用进京参加国企楷模北京榜样表彰会的时间,准备复查身体。离张明还有5个人就可以复查时,他的电话响了:项目地下室有16处水管被冻住了,水无法排出。为了防止地下室被淹没,张明紧急飞回西宁,组织人马,用他独创的解冻方法对水管进行解冻。

就这样,时间又过去了一两个月。春节前,张明利用回北京开职代会的空隙复查身体,结果发现,原来的手术恢复得非常好,但肝上的另外一个位置又长了一个肿瘤,必须立即动手术。

临近春节,张明担心年事已高的父母得知他患重病的事情,便撒了一个谎,说因为工作的事情,需要妻子来京。春节前一天,张明出院后回到家中陪父母过年。

随着术后身体状况的好转,张明3月中旬又回到西宁,投入工作中。

对于张明的精神,作为多年的搭档,西北公司安装公司项目部经理龚斌安这样说:“公司的事就是自家的事,他总是放不下心。他把工作当成了精神支柱,他在工地上就快乐。他总是心疼别人,不心疼自己。”

张明返回工地上班后,集团工会立即专程进行了慰问。

“张明是一个难得的技术能人,是我们集团的财富,我们要好好保护他。”集团工会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马超/文 通讯员 王树立/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