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京城各处墓园也将迎来祭扫高峰。可是,在祭扫活动中仍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为此,北京市东城区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赵梦云表示,祭奠的方式有很多,表达的是一种心情,用鲜花、水果、植树等方法寄托哀思,既环保又为子孙后代造福。建议市民能摒弃祭扫活动陋习,做一个文明市民。
破除迷信
理性表达对逝者怀念
如今,在陈旧观念的影响下,为了祭扫逝者,仍有人不惜购买大量祭祀用品,如纸钱、纸元宝等。这些祭品不仅带有迷信色彩,且价格昂贵。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素有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当理性看待清明祭扫,用更为理性的消费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为逝去的人抛撒冥币、焚烧纸钱以及各种纸扎祭品,以大操大办,甚至奢侈浪费的形式来展现对逝者的哀悼。这是一种陈腐、落后的错误观念和做法。
厚养薄葬
常回家看看才是真情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现代社会,有些人对孝道的理解却出现了偏差,老人在世时,忽视对老人的关心和陪伴,却以为老人大操大办丧事来展现对老人的孝敬和尊重,这种做法实属本末倒置,毫无意义。”赵梦云建议,我国现阶段的养老形势严峻,部分人对老人生前的陪伴和关心越来越少,很多独居老人的晚景十分孤独。应树立厚养薄葬、孝养礼葬的现代观念,子女应常回家看看,给老人更多的陪伴和关爱。
抵制铺张
拒绝祭品对环境污染
“据了解,纸钱、纸元宝之类的传统祭祀用品依然是人们祭扫消费的首选。每年清明前后引发的火灾以及燃烧祭品留下的垃圾,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社会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赵梦云表示,科学消费提倡一种与时俱进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
错开高峰
建议尽量乘公共交通
清明期间对逝者的祭奠,除了缅怀故人外,更多的是让活着的人静下来沉淀心灵,珍惜眼前的生活和在世的亲人。为保护自然环境,我们提倡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等现代文明方式和社区公祭、集体共祭、网络祭扫等现代追思活动缅怀故人,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以精神传承为主上来。
另外,由于清明祭扫时间较为集中,祭扫人数众多,为确保清明祭扫期间的安全,建议大家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前往,并合理安排祭扫时间,尽量避开祭扫高峰时间,避免因人员过多产生安全隐患。
□本报记者 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