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视窗
3上一版
 
接过父辈的旗帜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5年3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接过父辈的旗帜
——北京路桥青工缅怀129师抗战先驱
为左权将军义务守墓60载的杨爱公老人向职工讲述当年左权将军安葬的过程。
展品都是货真价实的老物件。
再现抗战时期的峥嵘岁月的巨型浮雕墙吸引职工驻足观赏。
全体职工向左权将军墓敬献花圈。
在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职工们拍照留念。
小米饭、南瓜汤……职工们体验当年八路军的生活。
 

清明节前夕,北京市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总承包二部武安西三环项目部,30余名青年职工来到河北省涉县赤岸村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重温那段红色的记忆,为八路军烈士左权扫墓。

“武安这座城市是革命老区,是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我们项目部承接了西三环14公里环路建设,能参加抗战老区经济建设我们感到光荣。今天,我们30名青年职工来到这里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项目部经理张鹏说。

山道弯弯,峰回路转,汽车在山间公路又行驶一个多小时,来到了129师司令部旧址前。职工们刚走下车,129师司令部旧址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立刻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革命情愫,广场中央矗立着6位将帅铜像,铜像基座上赫然题写的“刘邓和他的战友们”八个大字,尽显豪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129师首长们就是在这个平凡的农家小院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大小战役、战斗3100多次,抗击歼灭了40多万日伪军,收复了198座县城,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最巩固的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部队从挺进太行时的9000多人发展壮大到30万正规军、40万地方部队,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看着房间内锈迹斑斑的作战工具与生活用具静静地躺在那里,听讲解员讲述当年的战场硝烟和生活的艰苦,职工们感慨万千。青年职工王茹说,“先烈用牺牲换来抗战胜利,多少人用贡献迎来今天幸福。听了抗日根据地的故事,我们这代青年应该把革命前辈浴血太行的革命事迹传承下去,为我们的孩子讲好革命故事。”

随后,路桥职工又向当年八路军总部为左权将军修建的墓地走去,列队缓缓向前为抗日将军左权扫墓献花。在墓前,倾听了涉县石门村义务守护左权将军墓60载87岁老党员杨爱公,讲述左权将军抗战牺牲和自己两代人守墓的故事。杨爱公老人守墓的故事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职工,他们围拢在老人身旁仔细认真地听着……

几簇黄野菊、两个柿子、泥坑白酒……还有不知何人整齐地摆放在左权将军墓前的祭品,无声地诉说着人们对左权将军的思念和爱戴。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搞这项活动就是让青年职工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项目部书记刘国民告诉记者,“我们这些青年职工在外地工作,几个月才回家一次不容易。最近,我们还要接一个建设武安革命老区新项目,我们缅怀先烈重温这段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到建设革命老区的工作中去。”

□本报记者 周世杰/文 于佳/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