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你前几年种的树 知道现在长啥样了吗?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5年3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前几年种的树 知道现在长啥样了吗?
职工呼吁植树不可以“不走心”
 

又到一年一度植树季,轰轰烈烈的植树队伍也随之出现。很多职工都说,来到单位组织的植树地点时,很是郁闷——因为“今年单位组织植树的地方不是去年来的吗,可是种的树都到哪去了?”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大多数人在种完树后都不再去过问。这种“只管种不管护”、植“数”造“零”的现象很是严重,也有职工呼吁植树不可以太“随意”。记者就此对几位职工植树“达人”进行了采访,请他们现身说法,谈谈如何既种树,又护树。

人物:杂志社编辑陶健 语录:还记得30年前植的树

今年五十有余的编辑陶健,回想起当年,第一次去十三陵水库植树时的情景,她说:“那时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仿佛就在眼前。”

“记得那是1983年,单位通知要去水库植树,自愿报名。”陶健说,“那天早上六点集合出发,两个多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望见了大坝两侧裸露的山体。”下车后,陶健便和同事们开始挖坑种树。“现在植树,很多人去的是植树基地,土质松软。可当时我们种树的地方是在山坡上,很难挖。当时的种树情景陶健还是记忆犹新。种一棵树从刨坑到栽树、浇水、踩实,三四个人需要干一两个小时。记得第一天,我们三四个人,一起只种了四棵树,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我们亲手种的就非常开心呢。”

“种树很累,但也很快乐。”这是陶健第一次种树时的感受。采访中陶健告诉记者,三天的植树使她收获很大,不仅认识了许多单位的同事,而且还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

对于有没有回去看看当年种下的树,陶健说,因为十三陵水库和她工作的编辑部属于同一系统,所以后来开会学习又去过,顺便看过几次那片树,已经长高了。“去年秋天,我和朋友还开车去了十三陵水库,可惜几年前水库区就封闭了,只能站在蟒山山顶,俯瞰水库的一片片绿树。当年和我一同参加植树的不少同事现已退休,其中有的人已经不在了。但当时挖坑、种树、浇水、流汗、吃饭、半夜结伴屋外仰头看星星的情景,令人怀念。”陶健说。

人物:80后陈洋

语录:想看看去年的树咋样了

26岁的陈洋喜欢户外活动。虽然连续几年的植树节,他都和工会以及志愿者组织一起去植树,但今年陈洋有些遗憾,因为他今年被公司派到外地工作,如果有机会回北京,他希望能去看看自己这几年种的树。

陈洋平时在公司的工作是以编程和设计为主,大多数时间都和电脑在一起,所以一到周末和假期,他都喜欢和朋友一起去户外,他更是加入了好几个公益组织,定期去郊区进行环境保护。每年春天,不管是公司组织的,还是和志愿者团队一起,他都会参加植树的活动,“北京的绿化和植被相对于南方还是比较少的,如果增加绿色植被的范围,北京的空气也会变的更好一些,就算是给北京的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小小的力量吧!”

回忆起这两年的植树经历,陈洋告诉记者,2013年3月,他参加了德胜街道总工会组织的“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绿化新北京,我们在行动”活动,当时和地区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志愿者50多人一起利用双休日时间,来到昌平区阳坊镇白虎涧森林公园进行植树活动,当时来自16个基层工会组织的50多名工会会员志愿者都是街道总工会在网上通过QQ群发出号召后,自愿前来参加的。好多工会会员还将子女带来参加活动,培养从小热爱劳动和增强环保意识的习惯。大家在植树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了解,时间不长,这些来自不同单位的同志就形成了一个小集体,大家互帮互助,植树热情很高,心情也非常舒畅。

2014年,他和公司的同事一起去的是怀柔怀北镇,当时公司工会给他们报名参加的青年联谊活动,以植树的方式进行,他觉得非常新颖,也很有意义。因为这些平时很忙碌的年轻职工一起在郊外,在植树的过程中体验了联谊的快乐,培养共同兴趣,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在劳动中享受春天的快乐,也不错!陈洋告诉记者,两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之前种过的树长的怎么样了。虽然自己在外地,打算五一回北京的时候,和志愿者团队一起去看看,再给树浇浇水、施施肥,期待它们能够茁壮成长,造福后代。

人物:工会副主席赵悦英

语录:集体种树的回忆很甜蜜

“这张照片是2012年拍的,当时我是二分公司的团委书记,3月12日的植树节,燃气集团组织各公司团员、青年去石景山一个植树基地种树,这是我们公司的部分植树人员在团旗下拍的合影。”

日前在北京燃气二分公司工会办公室,工会副主席赵悦英一边看着这张有团旗的照片,一边向记者介绍着她和同事们植树的故事。在这张照片中,前排最左边的那位女孩,就是赵悦英。

赵悦英说,2012年3月植树节,燃气集团组织各公司团员、青年去石景山京原路附近的一个植树基地植树,二分公司去了四五十人团员青年。他们植树的地方是个平地,离山还有一段距离。虽然在平地植树比在山坡上植树省力一些,但这里的地很硬,挖起来也很吃力。植树时公司把人员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中又分好工,有负责挖坑的、拿树苗的、浇水的。来植树的人中大部分是城市里的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根本没干过什么体力活,有的人刚挖一会儿,就呼哧带喘,满头是汗。但是由于四五十人分成了一个个小组,年轻人既有冲劲,而且都不甘落在后面,就暗自使劲,就像公司生产班组那样,搞起来没有裁判的劳动竞赛。

2013年的植树节,赵悦英又和公司团员青年们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这次,植树地点是雁栖湖核心岛上的APEC会议中心。这次植树的规模比上次大,时间比上次长,人数比上次多,大家干劲儿比上次更大。

“后来你们没再回当初种树的地方,看看你们种的那些树吗?”记者问。

赵悦英说:“真想去看看。可是现在我在公司工会工作,工会的工作既重要,又很多,实在脱不开身。不过要是有机会,我还想和同事一起去植树,虽然每次植树回来,我和大家一样,都腰酸胳膊疼,但途中大家有说有笑、植树中相互照顾的同志之情,让人很留恋,也很难忘。而且想着自己种下的树多少年后,已枝繁叶茂,能在烈日下给酷暑难挨的路人带来一片绿荫,自身也会有一种幸福的感受。”

人物:网友张晓

语录:植树不可以“不走心”

每年植树节前后,都有政府部门、社会单位组织植树,北京的植被覆盖也越来越好。网友张晓说,他们单位几乎每年植树节都组织大家去植树,他每次也都参加,但多年都在同一个地方植树,最后还是没见树长起来。“植树不可以‘不走心’。”他说。

大多数人在种完树后,都不再去过问。“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义务植树了,种了这么多年的树,从没去看过自己种的树。”任先生说,工作太忙,身边也没有朋友去,就想不起来去看。

“15年前,我在小学母校里亲手种植的那棵树,现在已经长成一棵可以供人们乘凉的树木了,自己还是很幸运。”市民苏女士说。然而像苏女士一般幸运的可没有几个,刘先生和女儿去年种的树,今年陪着女儿去看时,已经找不到了。刘先生告诉记者:“去年植树节,好不容易找到一处接受义务植树的地方,和女儿一起种了树,今天植树节,陪女儿一起去看那棵树,却找不到了,女儿很失落。”

很多市民认为种树就是挖坑、放树苗、埋土、浇水。“种树也是有学问的。植树既要根据当地土壤、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还要有正确的种植方法。”树木培育专家隋振回答了大家的疑惑,长期以来,市民义务植树存在着“只管种不管护”的问题,由于栽植方法错误或缺少后期管理,树木成活率较低,造成了植“数”造“零”的现象。建议市民在植树前应了解一些植树中注意事项,栽植后的树木需要定期管护,保证树木成活率。

网友张晓建议,在以后的绿化中,不仅要保证树木的后期管护工作,还要注意选择多样化的树种,比如一些四季常青的、树叶颜色有变化的以及一些开花的树种,让一年四季看上去都有绿色、有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约束自己的行为,节约用纸、少用一次性筷子等等,同样也达到植树的目的。

□本报记者 李一然 闵丹 白莹 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