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失孤》的开头和结尾都围绕主人公雷泽宽的一段独白:“十五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我是一个父亲。”这段话堪称影片的点睛之笔,不是它本身有多精彩,而是作为影片的叙事核心,道出了一位失去孩子的父亲寻找儿女的真实情感,也是整部影片的灵魂所在。
与陈可辛的电影《亲爱的》的催泪程度相比,电影《失孤》明显有了克制和隐忍。作为女性创作者,彭三源的影像具有着淡淡的温情,针对打拐这一极易催泪的题材,她却给予故事与演员一份别样的冷静。电影《失孤》所呈现的首先是父母失去孩子后的苦苦寻找,同时反映不同父母的情绪变化,期待以真实的精神面貌让观众感动。
片中,雷泽宽骑着摩托车穿越了四川、重庆、湖北等地,每一处都飘动着一个慈父焦灼与希望的心。情深,泪在,一往而深。如果说,农民父亲雷泽宽没日没夜地寻找是导演彭三源的情感基调,那么,雷泽宽在寻找自己孩子时见到的丢失孩子的母亲和寻找家的孩子,则使得影片具有了多层次与深度。
不管是雷泽宽帮着曾帅寻找到家,还是周天意从人贩手中解救,都具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爱,这种爱在失去中获得。
失去孩子的母亲整日站在马路上几近疯狂的寻找,最终跳入湖中的场景,让人伴随着孩子的解救而泪如雨下,这是一种对母亲的摧残与折磨,来自灵魂深处。再者,导演悲情融入之后,又转入温情的渲染。片中,雷泽宽与曾帅洗车时相互泼水的场景,以及曾帅回到母亲怀抱,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导演都予以了诗意化与温情化处理。也即,将情感隐藏于细节之中,通过一笑、一哭、一喊、一看、一动,表达失去与回归后的情感隐忍与爆发。
通常,我们说“催泪”,其字眼本身就含有真诚和悲伤的气息,实际上却是真情实感的写照。电影《失孤》情感是平静的,也是被抑制的,但真情实感还是流淌在故事的内核之中,只不过这一次是以温情的手法,刻意为之的反常表现罢了。以至于,影片最后导演借助了佛学意蕴,将无止境的寻找定格在了望不到尽头的公路之中……
爱也好,恨也罢,“我”只愿穿越整个中国去寻你,等你回家。
□ 一九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