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你现在和曾经的工会工作中,有无数个细节如同过眼云烟飘过。但总会有一些小故事伴随着某些物件、某些人和某种符号留了下来。比如一次活动、一个日子、一张照片……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回答了记者提问,其中《人民日报》记者提到的“全民阅读”问题,更是让我感慨万千,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场全国性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活动。
当时正值“文革”结束没多久,各项事业百废待兴。经历了“文革”的一代人,无比珍惜到来的大好环境,强烈希望掌握科学知识文化,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全国总工会等部门为此向全国职工发出“开展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活动的通知”,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股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全民读书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
1977年,我进工厂时才18岁。看到厂里几位大中专生被当宝贝似地安排作重要工作,施展自己的才能,心里很是羡慕和惭愧。于是读书活动开始时,我就和厂里几位青工成立了读书小组,制定出读书学习计划,利用业余时间读完了指定的书目。为了弥补文化知识的不足,大家一起到县总工会夜校报名,参加每晚的文化补习班,在三年的时间学习了中学的数理化语英等文化课程知识。
那些日子,年轻的我白天上班,晚上和节假日读书,人生觉得非常充实和满足。而且学习有一种极大的主动性,一个问题不搞懂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有时会骑车到很远的地方找学校老师请教。坐在家中桌旁读书不管夏天蚊叮虫咬,冬天寒风刺骨,心里都感到很快乐。除读文化书籍外,我还读了部分电大中文教材和许多技术书籍,并专门拜父亲单位一位当过英语教师“老右派”为师,每周一、五晚上到他家去求教,早晚还收听“英语广播讲座”,从而使自己本职的专业知识提高,在厂里担任工艺技术员。
我们读书小组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坐在一起,都是谈读书的话题。小组许多人因为读书成为终生的好朋友,年轻的男女也有因为读书共同爱好结合到了一起。那时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物欲的诱惑,也没有任何压力的驱动,只是一种很朴实的上进想法。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技术本领,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四化建设的有用之人。
那场全民读书活动还伴随着一股“文学热”,很多年轻人因此爱上文学,把文学创作当作一种至高神圣的精神追求,我也是其中的一员。读书小组当时好多位青工都是文学爱好者,男男女女,我们常在一起谈创作,谈理想,写情诗,工作生活浪漫而多彩。也是因为爱好,我开始学习写诗写散文写小说,投稿大多是“石沉大海”。终于有一天,我收到了《武夷山》杂志寄给我的样刊,看到上面那首仅10行的“划船”诗,我激动了很久,当晚一夜没睡,第二天拿着到处给人看。是一种炫耀,也更是一种信心的激励。从那时起,我立志把文学创作作为一生的追求,而且一直坚持下来,到今天已有几千篇文学新闻作品在全国省市发表。
时光飞逝,那场全民读书活动已过去30多年,当年读书小组的年轻人都和我一样已到生命的老年,大家都各奔东西,难再聚首。今天回想当年全民读书活动的日子,我仍会有一种年轻时热切求知的冲动,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充满了怀念。那段日子确定了我人生奋斗的方向,让我至今都保持每天读书的良好习惯,人生得到不断充实提高,一生都为之而受益。
□王建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