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第28代孙。
■他是中国最早演奏萨克斯管和双簧管的人之一。
■他是中国最早用萨克斯管和双簧管演奏中国民歌和乐曲的演奏员。
■他是唯一在人民大会堂演奏萨克斯的演奏员。
■他是唯一接受美国加州大学年度摄政大奖及奖金的中国音乐家。
■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用萨克斯管演奏美国名曲《回家》引起全国学萨克斯管。
范圣琦于1951年被调到了中国铁路文工团。在文工团的40多年里,在铁路热火朝天的工地、车间、熙熙攘攘的站台有他的身影,长长的列车上都留下他美妙的音乐。
2月28日,京城飘起了入冬以来比较大的雪花。记者如约来到了我国著名双簧管、萨克斯演奏家,“老树皮”爵士乐队队长、中国铁路文工团原指挥,82岁的范圣琦家中。范老见到记者后,赠送了一幅范老书写的字“飞雪迎春”。字体仿毛泽东体,简称“毛体”,字随文意,飘逸潇洒。范老对记者说:“今天是难得地见到的一场‘大雪’,又是春节期间,所以送给你这幅字,也让咱们的事业永远保留春天。”
范仲淹第28代孙
为上学逃难到哈尔滨
记者问:“范老,您的字书写的非常棒啊!什么时候有这个业余爱好的?”范老自豪地说:“我是范仲淹第28代孙。我爷爷是晚清秀才,后来是村里的私塾先生。我们家是书香门第。”
1933年12月,范圣琦出生在山东龙口的一个小村庄里。在范老的印象中,每到春节前夕,乡亲们都会到他家请春联。“请春联都排成了队,挺壮观的。我的字也许是有遗传基因,所以写得还不错。”1939年,范圣琦6岁时要上学了。可是,处于战争的年代,他无法上学。父母带着他们四兄弟只能离开这里,到哈尔滨的姨姥姥家里。
在哈尔滨,范老过上了相对平稳的生活,上学的费用由姨姥姥出。可是,在日本鬼子的统治下,仍然过着奴役的生活,学习的语言是日语,受的是奴化教育。有一天,姨姥姥带着他和他的二哥逛一家日本商店。一个是14岁,一个是11岁,他们被一排乐器柜台里的各种各样的洋乐器吸引住了目光。姨姥姥催促他们看看就可以了。兄弟俩竟不愿离开了。姨姥姥对他们说:“等你们长大了给你们买。”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日本人变卖家当,换钱回国。范圣琦的二哥带着姨姥姥的一件貂皮大衣到当铺里去当,揣着为数并不太多的一笔钱回家时,在马路边上看到了有人在大声招徕着叫卖乐器。二哥怎么能经得起那一种诱惑呢?手里拿着这个,眼睛还盯着那个。结果他二哥不假思索地就花掉了当姨姥姥的皮衣所得的一半的钱,竟买下了一把小提琴,一支萨克斯管。他二哥也带不走这些乐器,只得雇上一辆人力车拉着自己也拉上乐器回家。姨姥姥竟没责备他的二哥。于是,一把小提琴和一支萨克斯管,成了二哥范圣莹和范圣琦终日爱不释手的乐器。范圣琦艺术生命中的第一支萨克斯,是美国“康”(conn)牌萨克斯管。之后,二哥成为中国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家,他成为中国铁路文工团,乃至中国无人可以取代的萨克斯演奏家。
13岁师从俄罗斯音乐大师
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名曲
“有萨克斯,你也不会吹,您是跟谁学的呢?”记者追问着范老。范老说:“当时,在哈尔滨有很多的俄罗斯人,其中不乏有音乐大师。”1946年,13岁的范圣琦拜前俄国国家乐队的音乐家,俄国音乐史上赫赫有名的索林为师,学习吹萨克斯,接受正宗的古典音乐演奏之法。范老说:“当时向老师学习时,他不要学费而是要面包,就是俄罗斯的‘大列巴’,还是著名的秋林牌‘大列巴’,很大的面包。一个‘大列巴’能学一个月,每星期一次。”从贝多芬的第一乐章到第九乐章,从柴可夫斯基到格什温。由于他悟性高、聪明好学加勤奋,所有的乐曲只要听一个片段,他就知道是谁的作品,深得老师的喜爱。
1948年,14岁的范圣琦没有读完哈尔滨铁道学院附中,便考入了哈尔滨第一百货公司任职员。“公司经理是走过长征的红军,叫刘麻子。他知道我会吹萨克斯,只要一开会就让我吹萨克斯,还是革命歌曲。”范圣琦是哈尔滨最早会吹萨克斯的人。这年底,范圣琦加入了哈尔滨吹奏乐队,任首席萨克斯,经常参加社会活动。范老说:“ 1948年,新中国还没有建立,我们逐渐地知道了‘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三八国际妇女节’。我就参加这些节日的游行活动,游行队伍举着的是共产党党旗和红旗,我们吹一些进行曲等曲目。”
1951年,范圣琦由哈尔滨调中国铁路文工团管弦乐队,学习双簧管后任首席双簧管。1955年,他与另外6个人被派到上海交响乐团向外国专家学习双簧管。范老说:“我在那里的老师仍然是俄罗斯音乐大师。”1956年,范圣琦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大学双簧管本科。范老说:“当时,中央音乐学院没有双簧管教授,我只能到中央乐团向那里的东德双簧管专家学习。四年本科毕业之后,又回到了中国铁路文工团。”1959年,范圣琦遇到了一次到前苏联进修的机会。范老说:“因为我会俄语不用再补习。文化部的有关人员让我去。还许诺,回国之后,可以当教师。我崇拜斯大林,却不喜欢赫鲁晓夫,所以我不愿意去。另外,我不想当教书匠,我想上舞台演奏。因此,我错过了这个机会。从后来看,我的决定是对的。”
从1965年开始,范圣琦先后为国庆庆典、来访的外国领导人、中央领导人、新建铁路工地、通车典礼,以及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独奏和指挥。1990年,范圣琦以中国音乐家的身份访问了美国。他与著名的爵士乐演奏家交流,吹奏他改编的中国乐曲《梁祝》、《阿细跳月》、《我爱你,塞北的雪》等,使美国人对他投来惊叹的目光,立时引起轰动。美国加州大学爵士乐博士雪莱惊奇,中国怎么会出现如此杰出的爵士乐演奏家。他演奏的美国乐曲《going home(回家)》,注入了中国人的情感,宁静、温暖。正如一位音乐人所说的那样:“听范老吹奏《回家》比回家的感觉更美。”范圣琦的演奏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随心所欲的程度,可以用萨克斯即兴地、自由地表现内心丰富的情感。一次,他在演奏《少女的祈祷》时,把宗教色彩注入音乐之中,给人一种神圣、忘我的感觉,使现场的5位少女全都感动地哭了。1991年,范圣琦回国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大型演出,录制音乐带及电影音乐带及电影音乐演奏。在为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风月》录制爵士音乐时,为乐队起名“老树皮”爵士乐队。在此间,他多次举办个人和“老树皮”爵士乐队的萨克斯管独奏音乐会。他参加庆祝香港、澳门回归的文艺演出。
1998年4月至7月,范圣琦应美国一些大学的邀请,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再次赴美讲学、演出,进行音乐交流。他在加州大学接受了该校年度摄政大奖及奖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应邀的第一位中国音乐家学者访问加州大学。
2001年春节晚会上与台湾著名歌星蔡琴合作《你的眼神》。他是中国最早将中国民歌和乐曲改编为萨克斯曲目的演奏家。他改编的《梁祝》、《阿细跳月》、《渔舟唱晚》、《二泉映月》,创作的歌颂英雄的《雪山情》等乐曲,受到国家重视与广大群众的欢迎。2004年,他参加了人民大会堂及钓鱼台大型文艺晚会。范老说:“作为萨克斯演奏员能够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是非常荣幸的。我是至今唯一在人民大会堂演奏萨克斯的演奏员。”2006年,他在国家举办的元宵晚会上,同二胡演奏家宋飞合演了《二泉映月》,受到了当时中央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同志的亲切接见。
铁路建到哪里
我们就演出到哪里
在范老的相册里,记者看到一张在火车头旁边表演的照片,一张是范老穿着铁路工人制服拿着双簧管的照片。范老说:“这样的照片还有很多张,有的丢了,有的找不着了。我们一年要到基层演出上百场。跟你这么说吧!铁路建到哪里,我们就演出到哪里。铁路奠基时,我们来演出。铁路通车时,我们更要来演出,表示祝贺。”
1952年,中国铁路文工团开通了“文化列车”。范老介绍了“文化列车”的情况。“文化列车”有7节车厢。有团员住宿的车厢,还有餐车厢。“文化列车”的第一站就是甘肃的天水。“文化列车”在天水一待就是两年。范老说:“‘文化列车’以天水为中心,向四面辐射。我们到天水周边的铁路工地、宿舍区演出,同时还进行文化培训活动,传播文艺的种子。”记者看到一张照片。范老指着这张照片对记者说:“这是我们教工人跳集体舞。”
两年之后,中国铁路文工团又组团到朝鲜慰问演出。在1962年,我国经济处于困难时期,这也波及到中国铁路文工团。当时,文工团里的歌舞团有100多名演员,是文工团里演员最多的团体,面临着改名称,下放到地方的危险。为了摆脱困境,歌舞团被转移到哈尔滨铁路局。在这里,他们深入到黑龙江的大森林,为铁路工人、伐木工人演出。给范老印象最深的是,在依图里河,温度达到了摄氏零下59度。一位老铁路工人戴着的棉帽子,被冰霜覆盖,拿着温度表让范老看。范老说:“我哈出的气刚出口就凝固了。即便这样,我也要为边防的工人们演出。”
1964年,我国经济刚刚恢复,歌舞团又被调回北京。仅仅过了两年,“文革”开始了。各文艺团体纷纷解散,幸运的是中国铁路文工团没有解散。范老说:“我们作为文艺团体到各处的铁路演出,宣传‘要文斗,不要武斗’。我用萨克斯管演奏京剧《沙家浜》里《智斗》阿庆嫂的唱段。我们为铁路的畅通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铁路文工团到基层不仅演出,还有传播文艺种子,培养文艺骨干的任务。范老说:“我在基层桃李满天下。有的文艺骨干从业余走向了专业,有的成为了当地的文艺骨干。”在范老众多的双簧管中,有一把是昆明铁路局一位工会主席给他从英国买来的。范老说:“他是多年的老朋友,我们还经常通电话。有一年,他到英国出差,想帮我在英国买双簧管。我同意了,就买了这把双簧管。”
14岁入地下共青团
78岁入党 曾是小学儿童团团长
2011年,已是78岁高龄,退休18年的范圣琦光荣地加入了盼望已久的中国共产党。范老说:“其实,我早在1946年就已经加入了地下共青团了。我是当时哈尔滨南马路小学儿童团团长。”
在日寇铁蹄下的哈尔滨,老百姓对日寇恨得咬牙切齿,敢怒不敢言,只是默默地抗争着。范圣琦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中国人。他在夜间的被窝里,教范圣琦《救亡歌》。范老当面给记者唱起了《救亡歌》:“工农兵商,拿起刀和枪。”那时共产党处于隐蔽阶段。范老所在的小学校长李阳是地下党,音乐教师樊今航是地下共青团,后来也加入了地下党。
一次,樊今航听到了范圣琦悄悄唱的《救亡歌》,就问范圣琦:“这首歌是谁教的?”范圣琦告诉樊今航:“是我爸教的。”由此,樊今航以为范圣琦的父亲是地下党,对范圣琦另眼相看,把范圣琦当做进步学生,经常教范圣琦一些进步歌曲,或者从延安传来的红色歌曲。范老说:“我那时就会《兄妹开荒》。我是哈尔滨第一位演兄的人。”说着说着,范老又一边扭着一边唱着《兄妹开荒》。“兄弟兄弟。”那时,范圣琦已经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了。范老说:“当时,我们以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国歌呢,后来,才知道《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国歌。”别看那时范圣琦只有十几岁,在樊今航的指导和鼓励下,指挥600多人高唱《保卫黄河》。范老又唱起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樊今航不仅是范圣琦音乐的启蒙者,还是革命的领航人。从此,他对党有更新的认识,向往着早日加入共产党。范老说:“是新中国给了他新的希望,是共产党,毛主席给了他艺术的生命和艺术的春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我范圣琦的今天!我打心里感谢共产党,热爱共产党。”
范圣琦退休后,退而不休,经常参加公益性的演出,像红十字会义演、赈灾义演、亚运会义演、奥运会义演。他去汶川灾区义演,不仅悄无声息的捐了10万元爱心款,还把他珍藏多年的名牌萨克斯管献给当地的一所学校。记者曾经多次看到范圣琦深入到街道、社区,为居民表演。
双“琦”相爱58年
为夫人创作专辑表达《爱你,永远》
临采访结束前,范老又赠送给记者一盘他出版的音乐专辑,名字叫《爱你,永远》。范老说:“这是送给我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的夫人王家琦的。”在这盘音乐专辑中,收录了他专为爱妻创作的独奏曲《爱你,永远》。这首曲极其优美、动听,有着珍藏不朽的“爵妙”的音色。范老说:“可惜的是,2009年,我妻子因癌症去世,那年她72岁,没有度过‘坎’。”
1951年,范圣琦调到中国铁路文工团之后的十几天,正在北京慕贞女中读书的王家琦也考入了铁路文工团歌舞团。铁路文工团的集体宿舍,范圣琦早就注意到楼上住着的王家琦。他的宿舍紧挨着水房,爱干净的王家琦常来洗洗涮涮,范圣琦便乘机多看姑娘几眼。一次,团内打扫卫生,王家琦在擦窗户,男演员们在擦地板,吹长笛的小伙子调皮地对王家琦说:“小范说了,文工团里最漂亮的姑娘就是王家琦了。”王家琦脸一红,低下了头。
自从王家琦占据了范圣琦的心之后,他总是抬头向楼上望。如今82岁的范老脖子肌肉劳损,他开玩笑地说:“就是当年落下的毛病。”他俩相爱了。在铁路文工团的“文化列车”到天水慰问铁路工人。因为年轻,范圣琦和王家琦的恋爱关系还没有公开。与众人一起工作、游戏时,他俩四目相视,表达爱意;夜深人静时,他俩偷偷溜出宿舍,在明亮的月光下诉说衷肠。1955年,铁路文工团在哈尔滨。这年的大年三十,团里举行了集体婚礼,当时有5对新郎新娘的。范老说:“我们是最小的一对。我20岁,她18岁。团里的领导反对我们结婚,认为我们太小。我说,按照《婚姻法》我们符合法规的。”
婚后不久,范圣琦去上海学习。王家琦为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范圣琦高兴得不得了。1957年,范圣琦被打成“右派分子”。 王家琦坚信丈夫是好人,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范圣琦受到打击后,心情极为沉重,独自一人拿出萨克斯吹奏心爱的曲子,以解心头的烦闷。王家琦坐在丈夫身边,轻轻地握着丈夫的手。在爱妻的关怀和照顾下,范圣琦没有倒下,虽然心里压力巨大,却更加刻苦地钻研业务。由于业务能力强,虽成了“右派”,但团内演出少不了他。一次,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舞会招待外宾,问负责人:“吹萨克斯的那个小范为什么没有来?”由于总理的过问,范圣琦又可以到大会堂演出了。 上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进入了困难时期,铁路文工团又下放到了哈尔滨。1961年的9月30日,当团领导宣布摘掉范圣琦的“右派分子”帽子后,他急步跑回家,把这消息赶快告诉妻子。
“‘老树皮’爵士乐队的名字就是夫人给起的。”范老说。前几年,范圣琦联络北京城内一些老音乐家组织了一个爵士乐队,他们演出的中外名曲轰动京城。导演陈凯歌找到范圣琦,请这支乐队给电影《风月》录几段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旧上海滩的爵士乐。录完后,陈凯歌十分满意,要在片头打上乐队的名字。叫什么名字呢?范老回家和王家琦商量,夫人说,叫“老树皮”吧!
老树皮,尽显沧桑岁月;老树皮,经受无数风吹雨打、电闪雷击,但只要春回大地,它定要泛出新绿。范圣琦这个“老树皮”的艺术青春已经经受过了沧桑岁月,风吹雨打,还在坚持着。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