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是1987年成立的,“当时为了纪念八一建军节,在大兴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下,我和二舅、二弟和几个个体户组建了大兴区个体户学雷锋义务服务队,到现在我们已经坚持了28年,而且我们的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朴实的宋薛宣洪亮而又自豪地说,也只有这种方式才能传出他的热情。
28年来,不管是阳光明媚,还是狂风暴雨,他们都不曾停下为人民服务的脚步。老干部局、军退干休所、大兴一中、大兴五小、社区、街头、部队都曾出现过他们的身影,服务对象达上百万人次。
小锁匠有个雷锋梦
走进大兴区学雷锋志愿者活动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前方桌子上摆放的雷锋铜像,他的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墙上还挂着一幅雷锋同志的照片。“俺没啥大文化,但是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俺知道做人要学雷锋做好事。”宋薛宣笑着说,也正是他这种淳朴简单的想法让他坚定不移的跟着雷锋这位战友走,一走就是28年。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整个京城都笼罩在阴霾之下,大街上冷冷清清的。“若不是必要没有人愿意出门,我发现街上打电话的人比较多。于是我就在想这也太危险了,一旦一个人不慎患了病,那么这个公用电话就成了一个传播源。”为公用电话消毒的念头在宋薛宣脑海中出现,宋薛宣立刻跟家里人商量。
尽管在特殊时期外出是一个对生命的挑战,但是宋薛宣还是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宋薛宣立即购买了消毒液、白大褂、口罩等消毒用具之后,开着自家的两辆面包车就上路了。
从4月24日至7月12日,历时77天,行程8000多公里,义务消毒的雷锋队整天穿梭在黄村大街小巷,黄村共有300多部公用电话,每天进行两次消毒,从未间断。其中中考、高考的那几天,他们又为黄村的九个考场进行场外300平方米的消毒,每天三次。
宋薛宣不是富豪,是一名普通的小锁匠,挣钱不多,但是爱心不少。
老骥伏枥 志在服务
“你看我额头这儿的疤痕,这是我做开颅手术留下的。我今年不大,才70岁。”头发花白的田双文幽默地笑着说。田双文是一名退休的技师,最早参加过大兴的建设,退休之后加入了大兴区雷锋队,用自学成才的修表技术继续为大兴的人们服务。
记得一次,一位老太太抱了一个上世纪50年代的钟表来修表。“我当时一看,毛病倒不是大毛病,就是里面的钟摆不见了。这钟摆就像一个人的心脏,没有钟摆,这钟要怎么走啊?当时她都去过好几家修表店了,都没有修好。”攀谈之中,田双文得知,这个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钟表,更是一个纪念。原来,老太太的老伴已经走了好几年了,而这钟是老伴留给她的念想,陪伴着她。于是田双文接下了这个活,一定要想办法为她修好这个钟表。经过十几天的反复琢磨,田双文终于把钟表修好了。
尽管他患有哮喘病,尽管他得过脑溢血,但这都没有阻挡住他为人民服务的脚步,他的目标是服务一辈子。
东北姑娘有个“北京妈”
吕亚文是东北人,在大兴开了一家美容美发店。与大兴区雷锋队的结识,源自一次自告奋勇的“告白”。
一次,在大兴区雷锋服务队的活动现场,吕亚文听了宋薛宣讲大兴区的潘月兰为了救一个正在铁轨上玩耍的小女孩,不幸被疾驰而来的火车夺去了双腿和左臂的故事之后,很是感动。由于身体的残疾,每次去理发都很不方便,于是当时24岁的吕亚文“噌”的一下站了起来,举着手说:“我去给英雄理发。”看着这个小小年纪的吕亚文,宋薛宣犹豫了,就问她:“你能坚持多久?”“需要多久就能坚持多久。”吕亚文爽快地回答着。
从那一年开始,吕亚文都会至少每月去一次潘月兰家。15年过去了,吕亚文和潘月兰的关系就像陈年的老酒一样越酿越香。“我每次过去潘老师都喊我‘闺女’。”吕亚文笑着说。
雷锋队的队员个个都是好样的。现在这支队伍中有大学教授、主任医生、盲人按摩师、律师、修脚队、私企老板等各行各业的职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沿着雷锋同志的足迹坚定的走着。如果说第一个雷锋同志的行动是真心的,这些追随者只算作秀的话,那么坚持20多年的作秀也是好的。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