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如花、似水,女人如彩霞绚烂……一提起女人,总是会想起这些形容女人的词汇,但当你走近女性劳动者,你会发现不一样的她们,为了展现她们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本报记者实地观察、现场体验了她们的工作岗位,亲身感受到她们的酸甜苦辣……
一进厂区的门口,干净、宽阔的水泥道伸向远方,道路两边尽是松柏,偶尔还种着一片翠竹,正好赶上下雪天,竹叶上覆盖着一层白雪,把纤细的竹竿都压弯了腰,在微风中摇曳着……这是生活垃圾的处理厂吗?记者心中一团狐疑,再看看周围的环境:大门的左边一条弯弯曲曲的人工小河之上有一座诗情画意的小亭子,其他建筑也是青砖绿瓦的仿古建筑,很有情趣。不知道哪位职工还在雪地里堆了一个可爱的雪人,给别致幽静的院子增加不少的生气……
直到沿着路走到一个门口处有个大垃圾坑的房子前时,记者才真正确认这里是处理垃圾的地方,“所有的运来的垃圾都会暂时放在这里,然后再进行一步步的分拣、发酵、焚烧等工艺。”北京市顺义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党支部书记、厂长张晓旭告诉记者。
顺义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是区内唯一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承担着整个顺义城区及周边426个村子的生活垃圾处理任务,通过堆肥、焚烧、填埋三种工艺,每天都要处理900吨左右的生活垃圾。
与张晓旭一同感受
这里的香精气息
记者跟着张晓旭首先进入的分选车间,这是垃圾处理的第一步。经过皮带机、滚筒筛分等多道工艺筛分之后,被分到不同的工艺流程。
进门之后,让你没有想象到的是这里没有恶气扑鼻,反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记者有些不敢确认,再次深深的吸了几口气,张晓旭看着记者笑着说:“为了改善我们职工的工作环境,我们专门在车间内重点部位喷洒香精。你看,头顶的小细管子!而且这些香精都是植物香精,不会对人身造成伤害。”
整个车间摆放着偌大机器设备,只有零星几个人点缀在其中。“现在都是机械化生产,职工就从脏活累活中解放出来了,成为了机器的主人。所以在我们这上班的人都是身怀绝技的,有证才能上岗。”张晓旭边盯着滚筒筛的观察窗口往里看边说。只见滚筒筛里留下的都是纸片和塑料袋等比较大的固体,它们将继续进入下一个流程。尘土之类的细小颗粒都漏到了下面的传送带上,传送带的另一端是停放着的一辆卡车,车满了直接拉走了。
留下的垃圾再次经过筛选之后,有的进入发酵仓进行发酵。当记者跟着张晓旭进入车间的时候,正好赶上有一个开仓查看发酵是否完成。只见张晓旭站在仓口处轻轻闻了闻,然后从容地说:“已经发酵好了……”站在一旁的记者心里暗暗的佩服:练成这样的本领得一天来几次呢?
张晓旭到垃圾综合处理厂工作已经7年了,从最开始的调试设备,到现在的每天巡视,她来这里的次数已经几千次了。当打开发酵仓门,不同的气味从发酵炉里飘散而出的时候,她第一时间就能辨别出气味的差别,并能够根据气味来确定是否发酵完全。
女人也钻焚烧炉
“发酵是为焚烧做更好准备的。下一步就该焚烧了。走,我们去看看焚烧。”张晓旭说。话音一落,一片烟熏火燎的场景出现在了记者脑海里。但是张晓旭却领着记者走进了旁边的一幢楼房。推开一间房子的小门里面坐了两名穿工作服的职工,职工面前各摆着一台电脑,正前方墙壁上还挂着三个显示屏,职工不时看看大屏幕、电脑,低头做着记录。“这里是我们的监控室,焚烧炉里的情况以及温度等各项指标,在这里全都能看到、检测到。焚烧炉正常的温度是850摄氏度以上,操作工根据物料情况调整鼓风、引风和炉排速度。”张晓旭笑着说。
对于张晓旭来说,与其坐在监控室里看数字,还不如来到焚烧炉前看的过瘾。从监控室里出来,张晓旭就带着记者来到了焚烧炉所在的车间。焚烧炉上专门安装着一个圆形的观察口。一到这里,张晓旭便趴在观察口上往里认真地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记者问:“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一片火海也能看出不同来吗?”这时张晓旭才回过神来说:“看着这火上的蓝色火苗就能基本判断焚烧炉的温度,燃烧是否充分。”
说起这焚烧炉,还有一个故事呢。2014年APEC会议前夕,焚烧炉因为故障停炉检修。由于故障维修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到APEC期间的焚烧炉是否能正常焚烧,因此张晓旭心急如焚。平时焚烧炉的温度都在850摄氏度以上,完全冷却下来就需要至少一天一夜的时间,但是为了抢时间,在炉膛的温度还没有完全降下来的时候,张晓旭第一个钻了进去,顶着40多度的高温,检查炉内情况。炙热的炉壁烘烤着她的身体,一颗颗汗珠子从额头上冒出,划过脸庞,滴下去立刻就不见了,紧接着又是一滴……
20多分钟过去了,全身是汗的张晓旭终于钻出了炉膛,勉强扶着旁边的栏杆,面带微笑对职工们说:“这次故障问题不大,大家先做好维修准备,要特别注意安全。”身先士卒的她,当场感动了很多职工。
管理细如女人心
最后,张晓旭带着记者来到了填埋场。记者开玩笑地说:“发酵仓前一闻气味就能知道是否发酵完全,焚烧炉里看火苗的颜色就能了解燃烧情况,这传统的填埋工艺,你也有必杀绝技吗?”没想到张晓旭一脸自信地笑着说:“这个可以有。”
原来,为了减少填埋所需的空间,在处理这些垃圾的时候,会将这些垃圾压实。“一般来说来回轧个七八次就行了,要是少轧一两次这些垃圾的高度就不一样了,这时我会提醒职工注意一下。”一圈转下来两个小时过去了,张晓旭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优美的环境折射出张晓旭和职工一起拼搏的汗水。“我们这个垃圾综合处理厂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部门来监管,实时的检测,每月每周的不定期检查都有很多。新年过后上班的第三天张镇政府领导就冒着雪来到我们这里调研,所以我们一点儿也不敢马虎。”
尽管是春天,但是也是春寒料峭,清晨,尤其冷。六点多钟,张晓旭又看了一眼熟睡中的儿子,便踏上了上班的路。对于张晓旭来说,她已经记不清楚上一次是什么时候送儿子上学了,甚至是为家人做一顿热腾腾晚饭的机会也很少。因为她的时间都给了垃圾综合处理厂,就连今年的大年三十白天的时间也都留给了工作。
面对千斤的重担,张晓旭说:我愿意!面对专业的技能,张晓旭说:我能行!面对突发的事件,张晓旭说:让我来!这就是张晓旭,顺义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的铿锵玫瑰,垃圾处理行业的女人花。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