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法定的假日,记者也踏上了回家的路。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安阳市的一个小乡村,离北京不算太远,坐大巴车六个小时就到了。
好久不回家,一进入河南地界,本来睡意朦胧的双眼顿时精神了。下午四点左右,终于到家门口了。
哪条路修了,哪儿添了座高架桥,谁家盖了新式的楼房……一坐下,母亲便拉起了家常。要说变化最大的就是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到准备晚餐的时间了,母亲问:“咱们镇上开了两个大超市,你想吃啥菜?我给你买。”记者一脸狐疑地说:“咱们这个小镇还开俩超市,有那么多人买吗?咱这儿不像城市人口密度大。”母亲一听忙说:“咋没人买,现在的人跟过去不一样。现在都是吃多少买多少,吃什么现买,啥菜都有。不像以前,一到冬天就是萝卜、白菜。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去超市买东西的人一点也不少,周围好几个村子的人都来这买东西呢。”正好赶上为晚饭准备食材,记者就向超市出发了。
也许是因为年根的原因,超市里张灯结彩,来来往往的人也都喜气洋洋。超市里副食品、蔬菜、水果等产品应有尽有。记者正在蔬菜区转悠着,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大妈背着手,不时地往前凑凑看看蔬菜的标价。“这青椒都五块钱呢。”大妈自言自语道,“还是比菜摊上的贵。”转了一圈,大妈空着手走了。
“刚才那大妈说这儿的菜价有点贵,您觉得呢?”记者跟站在旁边的一位年轻顾客攀谈起来,年轻顾客说:“这里的菜价比菜摊上的确实稍微贵一点,但还能接受。在这里买菜方便,东西也比较全。而且在超市里买东西,心里也比较踏实,质量比较有保障。”想想之前卖菜的走街串巷,清晨的叫卖声一声接一声,稍不留神卖东西的就走远了,现在家乡有了超市,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不少。
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在超市门口,停的汽车比之前要多很多。回家之后跟母亲说起现在的车,母亲说:“可不是嘛,别看在乡下,现在结婚有车有房是必须的,彩礼钱也一分不能少啊,生活条件是高了,这压力也大了。”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