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宣武医院的 文艺达人
现代视角 讲述古老故事
大栅栏非公企业职工卡拉OK赛迎新年
期盼年画重彩农家厅堂
疼痛的生命 谱写美丽的文字
近千职工赞新年文化大礼包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盼年画重彩农家厅堂

 

“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还有一样想必就是年画了。

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古称“门神画”,春节贴年画在我国由来已久,是家家户户过年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不贴年画过不了年”这句谚语,足以说明过去年画在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程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近年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贴年画却似在中国农村渐行渐远,成了越来越多国人镶嵌在岁月和记忆中的“乡愁”了。过去一到年根儿,人们摩肩接踵、蜂拥至新华书店或大集抢购年画的镜头,如今一去不复返。别说城里大超市难觅踪影,即便是乡村大集也是偶有展卖,但买的少得可怜。

在一些农村老年人家中,虽能偶见有年画张贴。但看起来都比较陈旧、卷边发黄,想必时间久矣未曾更换。问及为何不重新张贴一张,老人们有些尴尬,笑着答道,“不好买喽!”老人们说,春节贴年画,与春联一样,有喜庆、吉祥、企盼的意思在。过去不管是城市和乡村,贴年画是一种普遍流行的风俗。每年三十年画一上墙,家里顿时变得亮亮堂堂。如今,年画虽已不再是家家过年的必需品,但没了年画的年还是让人觉得少了点啥。

“趴在被窝儿里赏年画,房子刷得干干净净,灶膛里玉米秆噼噼啪啪地欢唱,金红色的火苗快乐地跳跃,门上的春联放出温暖的红光,四处洋溢着家人的说笑,喜庆的年味紧紧地拥抱着每一个人,那小感觉怎是一个美字了得……”在上了年岁的乡村老人情感里,不贴年画不算过年,少了五颜六色的年画这年便失去了许多“年”味。因此,过年总要买上几张年画,壮些“年”象。

“过去乡下人对年画的痴迷,就像对土地一样。可现在,见都难见,更别说贴了……”谈到年画的现状,怀柔区非遗办公室专家宋庆丰忧心忡忡,“由于制作程序复杂,市场需求较少,传统年画已渐渐被遗忘,面临传承危机。”如何把年画的香火保住,让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年画重彩农家厅堂?宋庆丰表示,全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把传承人及其环境都活态地、整体地保存下来,留给历史,留给未来。同时,将年画普及到中小学课堂中,培养孩子们对年画的热爱,并采用文字、图片、新媒体等方式,使年画得以动态立体地保存,适时适当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广泛利用镜框、服装、刺绣等载体,把年画内容生动展示出来,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年画,传承着一种文化,渲染着一种吉祥,聚结着一种情怀,氤氲着一种年味。年关又至,何不买上几张年味十足的年画贴挂上墙,让画香满室,让喜气拂门,让憧憬无限,让年画重彩……

□温来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