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都知道久坐易致颈腰椎疾病,但不一定知道久坐还会导致血管的疾病。为此,笔者专访了著名血管外科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谷涌泉教授。谷涌泉教授介绍说: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有70%的疾病是由坐得太久、缺乏运动而引起的。随着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因久坐导致的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分为动脉系统疾病和静脉系统疾病,动脉系统疾病如我们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静脉系统疾病主要有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
久坐不动可致深静脉血栓
近年来,乘坐飞机经济舱出现致死性“肺栓塞”的病例越来越多,人们把这形象的称为“经济舱综合征”。所谓经济舱综合征是指一般乘坐飞机经济舱的乘客,由于长时间坐在相对狭小的座位上不动,导致下肢静脉血液淤滞发生凝固形成血栓,一旦活动后血栓脱落,并随血流经右心到达肺动脉并阻塞肺动脉,发生“肺栓塞”,其后果轻者引起呼吸困难、胸痛等,重者可引起猝死。其实,不仅仅是乘坐飞机,但凡长时间坐着不动,都有可能患上这种疾病。例如:长时间坐着不动看电视、使用电脑等,都有可能导致“经济舱综合征”的发生。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自己的腿没有其他原因,却肿了起来,尤其发生一侧下肢,特别是两条腿的粗细明显不同,那你就应该及早去医院检查,因为单侧腿肿可能预示着一种危险疾病,即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关统计显示: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要比动脉血栓高4倍。
谷涌泉教授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除了久坐外,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糖尿病、恶性肿瘤、创伤、手术等。
发现血液黏稠不能大意
谷涌泉教授强调:血栓形成一方面是血流过缓,另一方面是因为血液过于黏稠。一般来说,容易导致血液黏稠的人群主要有:久坐人群、体重超重、高血脂、高尿酸患者;口服避孕药也可使育龄妇女发生血栓的危险性增加;孕妇由于凝血因子活性增高而抗凝活性降低,因此孕妇也是高危人群;2型糖尿病多伴有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容易被损伤,血小板活化及凝血活性增高,故糖尿病患者发生血栓的几率也高于常人;其他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因素还包括:吸烟、长期卧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静脉血栓是“沉默杀手”
谷涌泉教授提示:因一些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只是一侧下肢的肿胀,而未出现其他的症状,经常会被忽视。未能及时治疗,而突然导致肺梗塞及死亡,也可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个“沉默杀手”。为此,他特别强调: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症状,一般早期会出现三种症状:
1、肢体肿胀:静脉管腔被血栓堵塞后使血栓远端静脉滤过压升高,同时淤滞的血液导致受累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组织间隙液增加,导致肢体肿胀。
2、疼痛:由于血栓引起静脉壁炎症和远端静脉的急剧扩张,因此常有病变肢体的胀痛。
3、浅静脉扩张:在下肢主干静脉发生血栓后,血栓远端的静脉压增高,一些在正常情况下不起重要作用的浅静脉侧枝循环开放,在病人身上常可以观察到患病侧的浅静脉较对侧明显扩张增粗。因此,对于无明显诱因的单侧肢体的肿胀,应高度怀疑深静脉血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于造成患肢的组织水肿,有时会压迫动脉导致肢体供血不足,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患肢组织缺血,临床称为“股青肿”,严重可导致截肢。下肢深静脉血栓更重要的危害则是深静脉血栓存在脱落的危险,当栓塞肺动脉的主干时,会造成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心律失常,同时肺的通气和血流不匹配造成呼吸困难,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
此外,一些患者可能很幸运没有出现上述严重并发症,但会经常觉得腿部有沉重感,下肢肿胀,久而久之,造成下肢严重静脉曲张,小腿部皮肤发黑,溃烂,长年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要站起来 走出去
多运动尤其是多走动可以有助活跃“肌肉泵”,使静脉血回流畅通,从而减少血栓形成。但一定要注意是适量运动,而不是“暴动”。对于具有血液黏稠危险因素的人,谷涌泉教授建议:应合理补充液体,维持足够的血容量,一定要多饮水。
经常为下肢做按摩及被动运动,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血液流动的状态,对于长期卧床病人尤为重要。谷涌泉教授告诉您:按摩下肢应从足部和踝关节开始,按摩顺序是由下向大腿的方向,避免从大腿向足部的方向按摩。为了促进血液回流,每次按摩后夜间睡觉时,可将双下肢垫高,促进自动回流,以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特约撰稿 红岩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