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东城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打造职工创新助推器 搭建产业升级加油站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5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职工创新助推器 搭建产业升级加油站
东城区职工创新工作室扫描(二)
北京西蔓色彩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客户量体选衣
Esri(中国)创新工作室就“地图故事”进行大屏幕演示
北京普仁医院眼科创新工作室正为患者实施手术
 

近日,北京市总工会出台了落实北京市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会工作的意见》的15个实施方案(以下简称“1+15”文件)。文件指出,未来5年内,将发展500家市级创新工作室,这对各级工会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进一步推动东城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激发广大职工投身科技创新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近年来,东城区总工会采取创新项目评估方式,大力推动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截至目前,东城区已拥有包括5家市级创新工作室在内的市、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35家,在促进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西蔓色彩创新工作室

研发智能服饰管家 打造“美丽中国人”

测色布、测色卡、化妆箱、几件配套的服装饰品……带着早已准备好的东西,北京西蔓色彩文化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首席形象顾问刘娜敲开了网络预约客户的门。经过近3个小时的形象改造,客户从头到脚变了样,笑着说:“我都认不出来自己了!”

这就是北京西蔓色彩职工创新工作室研发推出中国首个运用互联网思维,对用户形象进行多维度的综合管理的O2O(Online线上选购Offline线下服务)智能创新服务平台。据工作人员介绍,随着新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创新工作室抓住时机,全力打造这一平台。该平台通过为目标受众提供“一对一”服饰甄选、用户形象诊断与动态化分析、线上免费建立个人电子衣橱、线下衣橱整理等多项专业化服务,改变传统的穿衣购物方式,建立伴随用户一生的一站式、高品质形象服务体系。

“目前,形象智能服饰管家服务模式已局部面向社会推出,并服务了一百多名顾客。今年第二季度,我们将全面推出这一系统,为更多爱美人士服务。”公司总裁助理侯振君说,“为提升智能服饰管家服务质量,创新工作室的专业老师已经对几百名顾问进行了上岗培训。2015年,我们将定期举办大型培训活动,培养更多专业服饰管家人才。”

此外,创新工作室还研究出速配衣架、个人服饰搭配色卡、领型诊断工具、丝巾诊断工具等创新产品。其中,速配衣架、个人服饰搭配色卡获国家专利。创新工作室希望,通过专业化的形象诊断与服饰搭配,引领中国人的新时尚,打造“美丽中国人”。而这一理念,正符合东城区“文化强区,建设美丽东城”的战略目标,因此,获得东城区总工会、东华门街道总工会的大力支持,被评为“2014年东城区创新工作室”。

Esri中国职工创新工作室

用“地图故事”绘制自己的专属地图

在易智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Esri中国)创新工作室,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让GIS(地理信息系统)发布和应用变得像iPhone一样简捷方便,每个人都能进行操作,而不仅局限于专业领域。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Esri中国职工创新工作室研发出“地图故事”在线制图平台,从而突破了因专业软件、知识等带来的限制,使得大众能够轻松、简单的制作自己的专属地图。

专属地图如何绘制?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董平结合绘制出的一些地图作品为记者举例:“这是台风的移动轨迹,它经过的路线、周边的经济数据、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可以直观地在制图平台上体现出来。而大家需要做的只是登陆平台,输入数据。”

“地图故事”在线制图平台拥有丰富的绘图模板,操作简单,不仅可以进行专业性的数据整合,还可以用于大众娱乐休闲。例如喜欢旅游的人可以通过该平台绘制旅行足迹,把旅行中发生的故事写在里面,直接发送到微博或者发送给朋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地图故事。

创新工作室主要研发人员马静丽告诉记者,这一平台最大的创新点就是将专业性的地图绘制简单化,方便大众操作。而这一平台也确实受到大众广泛认可。“项目完成后,我们立即承担了GIS DAY(地理信息系统日,旨在培养年轻人的地理意识、空间思维能力、普及GIS知识)中国分赛区的比赛活动,收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作品,这也增加了我们继续项目研发的信心。”目前,地图故事在线制图平台已有几千人注册,绘制作品达上万张。

此外,创新工作室还研制出“RTCSI-中国遥感卫星快速处理软件”,这是第一个支持中国卫星的国际化商业GIS软件,实现了中国遥感影像数据的快速处理,有助于中国遥感影像的国际化应用。

北京市普仁医院职工创新工作室

玻璃体视网膜微创手术帮助患者复明

2014年10月,一位中年患者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入住北京市普仁医院眼科病房。由于该类疾病是严重威胁视力的致盲性眼病,普仁医院眼科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王廉决定为其进行手术。

“患者长期未合理控制血糖,视网膜缺血严重,继发视网膜新生血管过多,直接手术极易发生术中眼内大量出血,所以在手术前首先要对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这是目前国际上针对这类疾病最有效、最先进的治疗方法,仅在国内部分三级医院开展。”王廉说,“等患者眼底新生血管消退后,我们又为其实施了微创玻璃体手术。现在,他已经有了0.6的视力,术后恢复很好。”

自2013年开展首例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治疗以来,创新工作室已成功帮助近百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重见光明。普仁医院也成为市同级医院中,首次开展此类项目的医院。通过邀请同仁医院眼底病专家授课、外派医师参观学习等方式,创新工作室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并根据自身实际,编写制定了诊疗规范、手术操作流程、专用知情同意书及观察病历等,推动了眼科治疗的创新发展。

据王廉介绍,进行技术革新后,眼底手术用时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由9.8天缩短为4.5天,大大节约了治疗成本。而原来术后常见的高眼压、反复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也明显减少。

此外,创新工作室在白内障手术、青光眼诊断治疗、眼眶病等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近年来,创新工作室年均收治住院患者 1200余例,年均手术 1400余例。在眼科超声诊断、健康教育、科研、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创新工作室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眼科创新之路。

□本报记者 金海鸥 图片由东城区总工会提供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