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宣讲防煤气中毒知识;哪家有矛盾了,走门串户和解;劝导村民别随地扔垃圾;清理小广告;义务打扫停车场……近日,记者走进丰台花乡看丹村,在停车场见到了看丹村老年义务劝导队队长王喜年。
“你看这废纸扔的!”扫帚倾斜,一只手抓着扫帚把儿,王喜年略有些吃力地蹲下,另一只手捡起了地上的废纸和红色食品袋子。左胳膊缠着一个红色袖标,上面依稀可见“劝导队”三个浅黄色字体。又到别处捡了些垃圾后,王喜年转身向30米外的垃圾站走去。他杂白的短发下,一双浓黑的眉毛分外显眼,微笑的脸上,满是皱纹,略有些发黑的牙齿微露着,显出大大咧咧的朴实劲儿来。
清理杂草 枝梗太粗就用菜刀砍
2011年初,王喜年退休,赶上村民小组也成立不久,闲不住的他立刻过去帮忙;2011年底,看丹村成立了七支农民义务劝导队,他又当仁不让成为了看丹劝导队的一员。清理马路两侧绿化带里的垃圾、劝导垃圾站附近村民别乱扔垃圾、到公园捡拾白色塑料袋、清扫停车场的杂草树叶粪便……退休后的王喜年脏活累活没嫌弃,忙得不亦乐乎。
爱说爱动的王喜年,没事就顺街溜达,顺带手清理各种小广告,劝导路边车辆往里停;看到垃圾站旁拾荒者就说别把垃圾撒地上,看到谁家有矛盾了就顺嘴和解两句。“能伸把手就伸把手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王喜年嘿嘿一乐,顺嘴抛出来一句。
王喜年所在的劝导队管辖范围内有两个停车场,一年一车就收120元,由于收费低廉,停车场没有清扫人员,清扫任务便落在了劝导队员身上:开春、秋后,拔两次草;秋天成车清扫树叶;还有停车场里的废纸,白色塑料袋,甚至粪便,王喜年和队员们都要定期清理。
“拔草听起来容易,干起来辛苦着呢!经过雨季的草,噌噌往上蹿,能长到两三米高,小擀面杖那么粗!镰刀砍不顶事,得拿菜刀砍!”王喜年口里的这种草叫野蒿子,一到夏天,就从停车场四周的水泥方砖缝隙里长出来,每到秋后,王喜年和队友们会清理一次,长得细的,就连根拔起,长得小擀面杖粗的,就齐根儿用菜刀砍,砍倒后,堆成一捆儿,抱到垃圾站去。
还有一种扁草,当地人叫“气死牛”,能长到一尺高,长得像韭菜叶子,车轧不死,牛嚼不烂,顾而得名。“气死牛”生命力极顽强,能往上长就往上长,被车轧倒了,就“趴”在地上蔓延成一大片,根大,叶小,也是难清理的“对象”。
“得蹲着,能拔的就拔,拔不了的,用铁铲铲,用镰刀砍!”两个停车场,王喜年和队友10多个人得连续清理3天。
维修水泵
跳进井里差点没了命
当了6年兵、做了5年瓦工、干了30年电工,这三段经历几乎撑起了王喜年60多年的岁月。 “他脾气急、干活猛、不惜力!”王喜年的老伴感慨地说,“我拖累了他!”王喜年的老伴下肢二级肢残,行动靠轮椅。
谁家灯泡坏了、水龙头跑水了、村里井坏了....无论晚上几点,无论王喜年家里有什么大事,他都是放下手头的活儿第一时间冲过去。
20多年前,看丹村沙石厂的工人上夜班,王喜年也跟班盯着,头天晚上盯了,第二天不歇,接着上白班;浇地的井坏了,王喜年一熬熬一宿地修水泵,“地里的庄稼要紧,不能耽误村民浇地啊!”
当时正值盛夏,村里人过来找他,说井不出水,水泵可能出问题了,王喜年二话没说,立刻跑到了井里。满头大汗的他很快下到了7米多深的井下,一阵凉意向王喜年逼来,很快王喜年就没知觉了。
“当时别人通知我,说王喜年出事了!我火急火燎赶到家里,他已经恢复过来了。要是再晚一些时间,后果不堪设想啊。”王喜年的老伴面色沉重地说。
“你是怎么上来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昏厥的?后来问了吗?”当记者反复追问细节时,王喜年嘿嘿一笑:“没问。”“他一向这样,看重别人的事情,拿自己不当回事。”王喜年老伴感慨着。“那会儿年轻嘛,能有什么事?”王喜年笑着反驳。
干活猛、不惜力,多年的劳累,病痛也如影随形缠上了王喜年。去年8月份,王喜年在体检时查出腰椎间盘突出、骨裂等多种病症。
王喜年老伴说,老王后背常常一阵阵疼;王喜年说,疼得厉害,得去瞧瞧了。
给垃圾房“站岗”
粪便差点砸到脸上
“哎!把垃圾往里扔扔呀!记得关门!”刚说完身上的病痛,看到一个女子过去倒垃圾,王喜年马上冲到家里小卖部的窗口,对着10米外斜对面的垃圾站,大声提醒着。跟随着王喜年的目光,记者看到垃圾站旁边,一个中年女子正往垃圾站里倒垃圾。
“好嘞!明白!”中年女子冲王喜年笑笑,把垃圾倒完后,麻利地关上了垃圾站的门。
王喜年住处附近的外租户全是开小门脸做生意的,出的垃圾又脏又臭,垃圾站大门一开,狗又叼的到处是垃圾。王喜年就劝说大家倒完垃圾关门。一些拾荒人一天多次捡拾,经过王喜年的多次劝说,现在已经形成自觉关垃圾门的好习惯。
“每天早上,我都会将夜里不自觉和早上随手扔到外面的垃圾扫到垃圾房里,垃圾房离我家就10多米,随时看到,随时清扫!”
王喜年和劝导队成员管着5个垃圾站,由于路边全是做买卖的门面房,乱倒脏水、乱倒垃圾的现象很严重,每过一段时间,王喜年就带领劝导队人员轮流看护、劝说、立牌。
每天早上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6点,王喜年在垃圾房旁边一站就是一天,跟队友轮流为垃圾房“站岗”。乱倒垃圾的,乱泼脏水的,王喜年只要看到了,“锵锵”的话就甩了过去。凭着执着劲儿,垃圾站周围乱倒垃圾的行为少多了。
“去垃圾房盯几天,管半个月的用,我想着得找点办法,就跟靠近垃圾房的门店商量,让他们配合着清扫、监督,毕竟干净的环境对他们做生意有帮助!几家各配把大扫帚,大铁锨,嘿!垃圾站现在干净多了!”
王喜年家出门右拐30多米处,就是一个停车场,这个停车场也是王喜年清扫并坚守的“战场”,看到停车场脏了,王喜年就会过来清扫。
“以前清扫时,墙外的塑料袋常常会‘无故’甩进来,差点打到头;有一次,一股臭味扑面而来,打开一看,竟然是小孩的粪便!”想起清扫中遇到的囧事,王喜年气愤地说。
每到这种时候,王喜年就会转到停车场外,找到扔垃圾的人,然后耐心劝解对方:以后不要把垃圾扔到停车场!多次劝说后,“飞”到停车场的垃圾少了。
“村里乱扔垃圾的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我开心呀!天天走街串巷就当遛弯了。咱动动嘴、动动手,让村容更好,值啊!”王喜年感慨地说,“我得出门转转小胡同去,估计治疗淋病、梅毒的小广告又贴上了!咱得给它清理喽!”
□本报记者 余翠平 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