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住在公益场所“陌妈之家”的2岁女童慧慧走了。
眼部癌细胞扩散,让这个弱小的生命终没能抗争过病魔的侵袭,过早离开了人世。
听到消息,王府井百货大兴店大客户服务中心主任、公益社团兴福社发起人李小红流下眼泪。
泪水未干,她便张罗着联系殡仪馆,买丧服,准备送慧慧最后一程。
与“陌妈之家”3年的公益情结,已经让兴福社与这里受助的孩子们紧紧连在了一起。
获得改变的,不只是居住在“陌妈之家”里的人,还有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志愿者们。
“陌妈之家”里的人和事
北京丰台沙岗村甲4号,13间不起眼的平房,13个怀揣希望的困难家庭,不定期的捐赠物款,奉献爱心的志愿者。这就是“陌妈之家”的全部。
住在这里的,基本上都是孩子罹患重病的家庭,由父母陪着到北京看病。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最远的来自广西。
住在这里的每一个家庭,都是自己做饭,吃的米面油大多是志愿者捐助的。资金稍微宽裕点的,也可以自己购买其它食品。
因为要培养受助者“自食其力”的意识,“陌妈之家”要求在这里居住的每个家庭只能留一个人照看孩子,另一个人要外出打工挣钱。
每月,“陌妈之家”会象征性地跟每个家庭收取5元钱水电费,目的是让大家养成节约的意识。这与每年七八万元的房租费相比,只是杯水车薪。“其余的,都是通过捐款补充。”李小红说。
吃住的问题解决了,让这13个家庭着实减轻不少负担。现在,他们最担心的,便是孩子的健康状况。
10岁的小旗,因多次化疗,乌黑的头发已经掉光了。他始终戴着一顶帽子和一个大口罩,拍照时喜欢把双手抱在胸前。这个男孩很坚强,眼神中透着这个年龄段孩子少有的成熟与坚定。
张煊今年14岁,他和哥哥都是尿毒症患者,也是“陌妈之家”里最大的两个孩子。张煊的皮肤黑黑的,眼睛总是睁得很大,笑起来露出一排洁白的牙。很难想象,这么乐观开朗的孩子却已患有尿毒症多年。张煊的妈妈一直带他们俩在北京治疗,每人每个月的治疗费接近1万元。颇高的费用,让40多岁的妈妈,看上去远不止这个年龄。
患脑瘫多年的萱萱,是住在“陌妈之家”时间最长的一位宝宝。虽已治疗脑瘫两年,但收效甚微。可是,萱萱的妈妈却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她一直坚信会有奇迹发生。
“陌妈之家”里的妈妈们,很多都不善于表达。但每次见到李小红,总是很亲切地叫她“红姐”,而孩子们看到李小红的车,也总会开心地跑出来大喊“红姨来了!”这让李小红异常感动。
在李小红看来,妈妈们的精神状态还是比较乐观的。而这种乐观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她们不敢奢谈未来,将希望全部寄托于现在的苦楚。
兴福社与“陌妈之家”
2011年,由王府井百货大兴店工会发起的职工公益组织“兴福社”成立。自此,这个小团体开始了自己的民间公益之路。
兴福社的第一次公益活动,让李小红永远难忘。
“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只能通过网上查找。”李小红说,他们的第一个捐助对象是希望之家。那时候正好赶上年底,王府井百货大兴店进行积分换购活动。于是,兴福社设计了一个“捐积分 献爱心”的易拉宝摆在积分兑换处,很多顾客在了解详情后,很慷慨地把积分捐了出来。就这样,兴福社筹到了4300元,买了孩子们最需要的东西。大家的支持,让李小红和兴福社成员感触很大,也坚定了继续做公益的决心。
与“陌妈之家”结缘,是在2012年8月。曾经与李小红一起参加公益活动的一个人,向她推荐了这里。而那时的“陌妈之家”,由于刚刚成立,正需要像兴福社这样的公益组织关注。
第一次活动是和长城车友会一起,带着“陌妈之家”里所有的孩子们参观北京动物园。那天,孩子们特别兴奋,能跑的就互相追着跑。脑瘫的孩子无法行动,就用车推着。每看到一个小动物,兴福社的志愿者都要给孩子们进行一番讲解。大家坚信,“虽然脑瘫的孩子没有表情,但他们听得懂!”因为孩子们特别喜欢小动物,后来又带着他们去了一次海洋馆,观看了海豚欢快的“舞蹈”。
2014年的冬至,兴福社又来到“陌妈之家”,与家里的人员一起包饺子、过冬至。当看到孩子们边嚼着喷香的饺子边说“好吃”时,李小红和兴福社成员内心涌起了一股暖流。
在这条温暖的公益之路上,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开始加入进来。王府井百货大兴店里的爱慕品牌与兴福社一起为孩子们购买了书和蛋糕;时尚殿堂理发店的阿峰店长会定期到“陌妈之家”为家长和孩子们理发……
经过4年的努力,兴福社成员已经由刚开始的54人,发展到现在的125人。公司的员工、导购员、顾客、微博粉丝等,都成为了这一群体中的一员。
“捐助给最需要的人!”
“我们的力量太小了,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实打实地帮助别人,把有限的资源捐助给最需要的人!”在记者问到为何总是关注“陌妈之家”时,李小红这样说道。
现在的李小红已经成为“陌妈之家”管委会的成员之一,这让她更多了一份责任感。她总会时不时地和“陌妈之家”的家长们联系,询问他们的需要。如果家里缺了什么东西,她会第一时间告知兴福社,大家一起想办法。
前不久,陌妈之家用于取暖的炉子坏了,需要换个新的。李小红把这条消息发到了兴福社微信群中,获得大家积极响应。“很多成员都说要捐钱买个新炉子。”李小红笑着告诉记者。
下周,兴福社准备再去一趟“陌妈之家”,“给大家带点年货,贴点窗花,陪着孩子们做做游戏,让这个小家更加温暖。”在李小红的心里,兴福社做的事情虽然很小,但每一件事都是实实在在、掷地有声的。
她总告诉身边的人,虽然对孩子们的病情无能为力,但是能带给他们快乐、听听他们的倾诉就是在帮助他们。
在她的影响下,兴福社的成员们都对公益有了新的认识。“小宇哥”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思考;“依兰”感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二姐”也让自己孩子变得更加懂事……就是这样简单淳朴的行动,改变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让爱在无声中传递。
值得一提的是,“陌妈之家”只是兴福社最常去的地方。在兴福社成立的4年时间里,他们还去过“漂亮妈妈之家”,帮助过大兴清源街道和观音寺街道办事处智障群体,对7·21房山暴雨进行紧急物资捐助,为云南地震捐赠100件雨衣,组织全店员工为孩子病重的员工捐款……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一份温暖。
□本报记者 金海鸥/文 图片由兴福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