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工安装公司副总工程师赵文亚,数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形式连续捐赠,为慈善事业一点一滴默默付出,以胸中的大爱诠释生命,以生命的印记谱写感动。
心有良知璞玉
1999年,偶然看到电视上播放号召为濒临失学儿童捐资助学的电视短片,孩子们无助、渴望的目光,深深刺痛了农村出身的赵文亚。教育对农村孩子来说,或许是改变命运的最好、甚至唯一的方式,怎能坐视这些稚嫩的生命在求学之路上委顿凋零?
第二天,月收入不足千元的他,解囊相助,到银行排起长队,捐款400元给希望工程。今天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几百元,当时足够一个孩子完成一年学业,能帮一个寒门学子解燃眉之急,助他们在求学路上走得更远,或许还能改变一个贫困孩子的人生轨迹。从此,赵文亚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送温暖、献爱心”之路,这条路一走就是15年。
近些年,通过网络等新闻媒体了解到社会上还有很多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的弱势群体需要救助,赵文亚总是尽力去帮助他们。他说:“面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与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儿、因贫失学的孩子、举步维艰的残疾人相比,我感觉自己非常富足,特别想向他们伸出援手。只要自己少买件衣服,少去饭店吃一顿饭把钱省下来,对需要帮助的人就是雪中送炭,何乐而不为呢?”
笑揽别样人生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为了让更多的人得到救助,15年来,赵文亚不间断地向希望工程和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累计捐款2万余元,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和无人照管的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
捐赠初期,赵文亚以定向方式长期资助两个贫困失学儿童。每当节假日,受资助的学生都会寄来书信或电话问候,从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中,他仿佛看到了孩子天真可爱的笑脸。两个孩子逐渐自立,因为需要救助的人较多,考虑到定向捐赠容易造成救助不均衡,赵文亚由定向捐助改为不定向捐助,从此就再没有来往信件了。
敦行潜移默化
十几年如一日的执着坚持,坚守的是不变的信念和默默的爱心奉献。然而需要救助的家庭举不胜举,凭一个人的力量解决如此庞大的社会问题简直杯水车薪,赵文亚深深感觉到一个人做慈善力量微弱,他就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同事们被他的事迹深深打动、感染。
他工作过的兰州项目部和阿尔及利亚项目部员工都曾自发组织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赵文亚细心地将每名热心同事的名字一一写在汇款单上并寄语鼓励受捐者。当满载拳拳真情的汇款邮寄出去的时候,体现的是一种爱心的接力和精神的传承。赵文亚还经常以家人的名义捐款,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子女的感恩之心。2007年3月,赵文亚无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用自己平凡伟大的爱心,为无数濒临绝境的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