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Max,我们这里的明星海狮。”刚进北京海洋馆,年轻、可爱的驯养师就把她的宝贝儿介绍给记者,语气里满是自豪。
驯养师名叫李沛莹,2009年应聘来到海洋馆,开始了与海洋动物打交道的日子。性格活泼、开朗的她,现在负责馆内所有表演海狮的喂养和训练工作。
微笑、亲亲、鼓掌、握手……海狮看着李沛莹的一个眼神、一个提示,就能熟练地做出各种动作。李沛莹说,她小时候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当警察,另一个就是驯养员。可是因为身高不够,当不成警察。大学毕业后她就到海洋馆应聘。“可能因为我以前练体育,身体素质好,能吃苦,又会游泳,竟然如愿了。”
跟很多刚入职的新员工一样,刚到海洋馆时,李沛莹也“什么都不会”。“幸亏有师傅教我,他会先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告诉我,然后我看他怎么训练,最后自己才上手。”她说。
“这些动物其实特别聪明,能分清楚你是新驯养师还是老驯养师。我最开始带一只海豚,第一次训练,我站在岸上,手都直哆嗦,不知道怎么训它。这个时候,它就做出要游走的样子,我有点着急,不知道怎么办,可突然它又回来了。我很高兴,奖励了它一条鱼。这个时候,它又做出要游走的样子,师傅就告诉我,它是在骗我鱼。”李沛莹感慨道,“其实,我们都是先被它们训,然后再训它们。”
李沛莹说,很多人问她,怎么才能让动物听话。其实,这里的人都知道,训练动物没有秘诀,就是要跟它们建立信任关系。不训练的时候,陪它们玩;生病了,照顾它们。前段时间,她带的一头老海狮拉肚子,身体非常虚弱,她在笼子里陪了它两天三夜。
“平时,大家都叫我们驯养师,其实叫养训师才更贴切。因为对这些生命,我们都得先养、后训。”李沛莹笑着说。
“大家都觉得,在海洋馆工作,每天就是跟动物一起玩,可实际上也有很多辛苦的地方。”李沛莹介绍说,“我们早晨7点半上班,比较早。我家住南三环,坐地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所以每天起床都很早。而且如果自己带的动物生病了,或者馆里的动物要生宝宝,我们都会自觉加班,下班又会很晚。父母开始都很不理解,我怎么那么忙。其实,在家里,我们也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在这里,我们每天要照顾这些动物,给它们准备食物、刷食物桶、清扫笼舍等等,而且我们的工作性质是越是节假日越忙,根本没时间陪家人。”
“其实,工作这几年,我也想过要转行跳槽。”李沛莹坦言。但最终,因为舍不得这些朝夕相处的动物,她选择了留下来。“现在,我不把驯养师当工作,就觉得这是要干的事情。跟这些动物在一起,我得到了很多快乐。”
□本报记者陈艺 陈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