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暗访发现,一间出租屋、一块菜板、一个炒炉成为“黑盒饭”的标配,这些盒饭生产点超九成都是“夫妻店”,多藏身于城中村或老旧小区,未办理任何证件。(1月5日《河南商报》)
“黑盒饭”不是郑州独有的现象,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写字楼里,也不难寻觅它的身影。它不光没营业证不纳税,还没有健康证,使用劣质食用油,炒菜做饭的地方脏乱差,老鼠出没,污水满地。
但“黑盒饭”不是新事物,每到午饭时候,那些人口集中的街道,工厂、商场、写字楼附近,都有人推着“黑盒饭”出售,有些还长年往写字楼送这类盒饭呢。
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恐怕不能怪就餐者不讲卫生,毕竟没人愿意吃不卫生的东西。要怪就只能怪黑盒饭的生产者没德性,怪监管者管理太松。当然,“黑盒饭”经营者往往都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人员,为了赚钱,可能“本能”地偷工减料。但只要监管者用心,发现一起取缔一起,发现一起重罚一起,对实在不听话的就严格法办,“黑盒饭”恐怕也没有生存的土壤。
因此,“黑盒饭”到处存在,监管者最该反省。像许多黑事物一样,不能总是记者曝光在前,执法者查处在后。什么时候这种模式执法不存在了,“黑盒饭”定然难觅踪迹。
□瞿方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