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午报》的前身《北京工人报》时,我就与午报结下了缘份。
《北京工人报》作为市总的机关报,她是我们的娘家报,她说的是我们工人的娘家话,她办的是我们工人的娘家事,我们工人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她讲,有什么烦心的事愿意跟她谈。
我们市政工人一年四季与修路架桥打交道,相关信息我都写好寄给报社,施工过程中的新鲜事、闪亮点等,我撰写成人物特写、工地通讯寄发报社。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单位的下岗职工体谅单位困难,一些有手艺的工人在学院路地区办起了拉面馆,吸引了当地居民和附近就学的大中学生前来就餐,味道精美,价格便宜,赢得大家的赞誉;我给报社提供线索,摄影记者前来进行采访,并拍摄下一组生动的照片发表于《北京工人报》上;几位下岗女工在新街口地区办起了旅馆,其整洁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迎来了许多外地来京的旅客,我也给报社摄影记者投了报道线索。
后来,我被调入单位宣传部工作,宣传报道更成了自己工作的主项,我与报社的编辑、记者更加强了联系,成了经常打交道的挚友。有的编辑几次到我单位给通讯员们讲授写作知识和投稿技巧;有的记者多次到我们正在施工的工地进行采访,工地上的好人好事屡屡见报。
如今我已退休,但对《劳动午报》仍情有独钟,我与报社的几位老师仍保持联系,我的一些稿件经他们的指正、改写也经常见于报端。
20多年的情谊,《劳动午报》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我与她的缘分很深,那些美好的回忆很甜……
□辛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