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足迹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说说俺40多年的工人情缘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4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声演员宋德全
说说俺40多年的工人情缘

宋德全获得北京市德艺双馨奖
宋德全与李金斗等相声演员切磋艺术
宋德全与师傅苏文茂
宋德全正在演出
宋德全与本报记者合影
 

■他是中国煤矿文工团相声演员

■他曾在工厂工作两年

■在车间三天三夜没合眼只为提前完成任务

■创作和表演才能在工厂露出尖尖角

■他蹲着请求领导放他当文艺兵

■为北京市总工会策划组织厂歌展演

轮回,如轮转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无有穷尽。世间的轮回方式、内容有很多。然而,搜索宋德全的人生轨迹,发现他的轮回体现在到工厂的轮回,与工人相联的轮回。1974年,17岁的宋德全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第十二塑料制品厂当工人。两年后,他被部队调走,当上了文艺兵。1980年,他被调到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曲艺队任相声演员,1986年又调到中国煤矿文工团工作到现在。宋德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从1974年到现在,我与工厂和工人有40多年的情缘。”

父亲是天津工人曲艺团团长

与马季、李文华相识同台演出

应该说,宋德全出生在工人家庭。宋德全的父亲宋文贵在天津国棉二厂工作,是厂里文艺宣传队的骨干。1960年,宋德全3岁的时候,父亲不幸英年早世。宋德全父亲的同事,经常给宋德全讲父亲在工厂里的故事,使他了解了更多父亲的情况。

宋文贵是名非常出色的工人,在195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那时,父亲为了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父亲受天津曲艺大环境的熏陶,从小酷爱曲艺。他拜曲艺表演艺术家高元钧为师,学习山东快书。更为难能可贵地是,父亲还喜欢曲艺创作。别人写作时,或者抽烟思考,或者喝茶琢磨。父亲却是边喝酒边推敲,脑子浮现出工厂里,工人大干的情景和细节。这些都化做他作品里的人物。这颇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境界。父亲能演能创作的才能,在当时全国曲艺里是极少见的。

那时,他在1956年全国职工曲艺汇演中与马季、李文华,郭冬临的父亲郭昌仪等相识并同台演出。父亲去世前,他已经是天津工人曲艺团的团长了。父亲的灵柩,是单位的工会主席组织工友送到坟地安葬的。在众多送葬的人群里,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工人,另一部分是曲艺界里的同仁。这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宋德全师父的“文哏大师”苏文茂。

骆玉笙传经送宝。他拜苏文茂为师

进工厂到车间革新小组

宋德全的父亲去世后,父亲的工友,曲艺界里的同仁并没有忘记宋德全一家,时常关注着宋德全的成长。宋德全也经常到曲艺团里玩耍,看见叔叔、大爷、阿姨们排练节目,到剧场演出。耳濡目染地将曲艺种子埋在了宋德全心里。宋德全上学以后,被送到了天津第一文化创作室学习曲艺。那时,曲艺表演艺术家骆玉笙、李润杰、常宝庭隔三差五地到创作室传经送宝。宋德全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各种曲艺形式。并为后来正式拜苏文茂为师,学习相声,为他成为当代“新文哏代表人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4年,宋德全初中毕业来到天津第十二塑料制品厂当工人。这时正是工厂遭受浩劫之后进入恢复生产期,时而也有运动来袭。毕竟工人还是希望安定地生产生活。工厂在“批林批孔”的阴影下,继续“抓革命促生产”。宋德全进入工厂后,很快地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技术革新。他被安排到喷塑车间电子革新小组。“当时,这个厂有两个车间进行技术革新,一个是喷塑车间,另一个是注塑车间。为什么上这两个车间呢?是为了开展劳动竞赛。竞赛吗?就要有对手。注塑车间就是我们喷塑车间的对手。”宋德全的说劲上来了。

加入老中青三结合小组

参加电子革新大会战

现在说起这家工厂,宋德全还非常自豪,并且如数家珍。宋德全带着天津味儿说:“我们厂在天津是最有名的厂子,拿过特多的荣誉。如果按现在的说法,效益也最好。可是,现在不行了。”“你知道什么叫喷塑吗?什么叫注塑吗?”宋德全问记者。他真问着了。记者是跑二轻系统的口,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隆达控股公司。这个公司旗下有一家企业名为华盾塑料公司,专门生产塑料产品,也有注塑车间和喷塑车间。记者知道什么叫注塑和喷塑。宋德全像广告推销商似地给记者介绍什么叫喷塑,什么叫注塑。“喷塑就是将化学原料经过高温,喷成圆桶形状的产品。这个圆桶可以装化学液体等。注塑就是将化学原料经过高温,注成方形的架子等。但是,在注塑和喷塑中会产生有毒有害粉尘或气体,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我们电子革新小组的任务就是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减少有毒有害的粉尘或气体侵入工人的身体。我们组成了三结合小组。三结合里有技术工人、大学生、领导干部。我只能算一般工人。大学生是南开大学的。我们就开展了电子管大会战。”宋德全侃侃而谈,把自己带到那轰轰烈烈的大会战中。

三天三夜没合眼

获得在工厂唯一的奖状

“那时,我们是纯真的,没有想过现在的奖金,没有想得过多的荣誉,只有想着怎样提前完成任务。”宋德全似乎回到了那纯真的年代。“那时,我是学徒工,工资只有16元,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得饭菜也很单调。你说,怎么就有那么大的干劲呢?不可思议。我的师傅都不喊累,我也要挺住。记得有一次,我连续跟着干了三天三夜,愣是没合眼,到了第四天,快挺不住。看到师傅还在忘我地工作着,我还是硬挺着过来了。后来,想起这三天三夜,我都想不起来是怎么过来的。”说到这时,宋德全如释重负般地歇了口气。

确实,那时的宋德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又要加班加点,身体肯定是吃不消的。“工会看着我们很辛苦,提出了让食堂给我们提供夜宵。那时的夜宵你根本想不到。”宋德全甩包袱的能耐露出来了。“想不到吧?一碗面条,放一点酱油,卧一个鸡蛋,就行了。这在当时是最高待遇。那时,买鸡蛋要票,咱们自己家里根本吃不上鸡蛋。这样的奖励只能是革新小组成员享受。让其他人,按现在的说法叫羡慕、嫉妒、恨。长时间的这种吃法,我们也受不了,想一想,其他人还吃不着呢,吃不了也得吃。”

不到一年,这家塑料厂的技术革新成功,宋德全受到了表扬,获得一张奖状。这张奖状是他在工厂得到的唯一一张奖状。

一个星期写出反映工人的曲艺脚本

用曲艺形式表现工人技术创新

这时,宋德全的曲艺创作和表演才能露出了尖尖角。也许有着父亲的基因,也许父亲在保佑着他,也许他应该吃曲艺这碗饭。他也向父亲那样加入了工厂里的文艺宣传队。他曾记得,一次,工会让一位老宣传队员写反映一线工人辛勤劳动的稿件,并且用曲艺形式表现出来,表演给工人,推动轰轰烈烈的“批林批孔运动”和“抓革命促生产运动”。“这位老兄吭哧了一个礼拜,也没有拿出让工会主席满意的稿。我毛遂自荐,接了这个活儿。只一个星期,稿件、各种曲艺形式的脚本,全部摆到了工会主席桌上。工会主席瞪着大眼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时我不到19岁。工会主席用怀疑地口吻问,‘这是你写的?是不是别人写的?’我说,谁能写出这些鲜活的场面,真实的故事。”工会主席不得不相信,宋德全是从生产一线来的工人,生产一线生动的场面都在他脑海里。生产一线每一名工人的干劲他都会一一列举。也确实是这样,当宋德全大胆地抢到这个任务后,在他大脑里不停地搜索着无数个紧张的工作场面,工人挥汗如雨的特写镜头,疾笔书写到稿纸上,形成了另外一种形式。他要用曲艺的形式告诉全厂工人,“我们是这样提前一年完成技术创新任务的。”宋德全激动地说。

他为工会组织曲艺汇报演出

他蹲在党委书记办公室要当文艺兵

宋德全的创作得到了工会主席认可,也给他带来了更大任务。“让我组织一台曲艺汇报演出。那时,我的胆子确实很大。工会主席既然看得起我,我就干,并且一定要干好,不能砸了台子。我把所学的曲艺形式,全部搬了出来。有当时最受天津人喜欢的天津快板、快板、相声、对口词,三句半等,整整一台汇报演出,有两个多小时。我策划、编剧、导演、演员,多种角色全招呼。真练人,也为我后来的创作和演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台汇报演出之后,宋德全的才能被天津二轻局的领导看中。他成为了天津二轻局工人文艺宣传队的队员,不久当上了台柱子。这样,宋德全的眼界更加宽阔,创作的视角面向全天津二轻局的工厂和工人。

“人怕出名。我的名字不胫而走,很快被部队文工团抓住。”1975年,唐山某部队文工团到厂,点名要宋德全。厂党委书记一口回绝,“他不能走!”按现在的说法是“非卖品”。当兵、尤其是当文艺兵那是当时最热门、最追逐的角色。随便问一个男孩子,你愿意当兵吗?百分百地说:“愿意”。宋德全也不例外。“我在进工厂前曾经报考过几家曲艺团,人家都没有录取我。我师傅和他的同事也没有为我说情。可能是认为我还不成熟,需要再锤炼吧?这回部队‘招’上门来了,却被党委书记一口回绝了。我这个气呀!气归气,还要好好干活。”1976年,这个部队文工团不死心,再一次‘招’上门来。党委书记还是老样子,“他不能走!”。宋德全知道后,蹲在党委书记办公室里不走。“我恨不能给他跪下来,求他放我走吧!”宋德全哀求地说。党委书记看着宋德全虔诚的样子,真诚地对宋德全说:“我真舍不得你走,你走了,我就放了一个人才走呀!”党委书记看到宋德全去意已决,对宋德全说:“你走吧,好好干,不要给咱们工人丢脸。”

他写和演反映工人的作品不计其数

为北京市总工会拍了20家厂厂歌

1976年,宋德全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工作两年的工厂,穿上军装当上了梦寐以求的兵,还是人人羡慕的文艺兵。当年,他就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了一篇曲艺作品,这是这支文工团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产生了类似“唐山大地震”的轰动效应。

1980年11月29日,宋德全记得最清楚的一天。他脱下军装,走进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的大门。他说:“我又回到了工厂,只是以演员的身份,又为工人演出了。”1986年,宋德全离开全总文工团,进入中国煤矿文工团。宋德全调侃地说:“在全总文工团是为全国的各行各业的工人演出,到了煤矿文工团,只能到井口为煤矿工人演出了。”从1980年开始到现在,他记不清去过多少家工矿企业演出,说了多少遍相声,写了多少篇反映工厂、工人的曲艺作品。

使他记忆犹新的是,他曾经为北京市总工会策划过一台反映企业振奋精神,再创辉煌的厂歌展播。他说:“我是在1998年和1999年组织、策划了厂歌展演。”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到北京第一机床厂视察之后,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总工会委托北京市电视台组织主题为“振奋精神,再创辉煌——首都大中型企业歌曲展播”这次企业歌曲展播的重担落在了宋德全身上。他多次下到企业,参与企业歌曲展播的录制。他清楚地记得,拍了20家大中型企业的歌曲。

他做了许多与工人有关的公益演出

他希望成京卡加盟商可半价看相声

近几年,宋德全除了团里的任务,必须下矿为煤矿工人演出之外,还做了许多与工人有关的公益事业和演出。他作为《周末相声喜相逢》创始人之一做客《西陆打工俱乐部》。宋德全了解到很多发生在农民工身上的真实故事。他说,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农民工问题是比较关注的,很多时候都为他们的生活状况和一些不幸遭遇感慨唏嘘。他衷心地希望农民工朋友们能够在合法的,善良的企业工作,能有一张舒适的床,能吃上饱饭,受了工伤能够有人管理,活干完之后能够拿到应该得到的薪水。“农民工朋友的要求其实很低,甚至很多是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基本要求。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时候他们甚至没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们的现状让人担心……”

2003年10月3日,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在位于东城区交道口附近的东城文化馆内成立。宋德全出任这家俱乐部的秘书长,就是“大管家”。十年来,宋德全和他经营的相声俱乐部开展了许多公益和慈善活动,其中包括为患有白血病的大学生义演,为西部贫困地区下岗职工子女义演,为残疾人义演,为外地务工人员义演等等,并多次为灾区民众捐款、捐物。为此,2005年,俱乐部被中国曲协评为全国德艺双馨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被北京市文化局评选为“优秀品牌团队”。宋德全先后被评为北京第三届德艺双馨中青年演员和全国德艺双馨先进工作者。

宋德全的观点是“多元社会,多元文化,既要有商业性的演出场所,也要有公益性的演出场地”。宋德全的口头禅,也是俱乐部的方向:“给老百姓演出,为老百姓创作,让老百姓满意。”俱乐部“大管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单说演出票价,现在北京市中心地带花二三十元就看一场相声演出,人家都不大相信。即便这样,宋德全见到记者后,还提出要用一种方式为职工演出。记者说到,市总工会推出的京卡,可以成为京卡加盟商,来为职工打折服务后,宋德全表示:我也愿意成为京卡加盟商,以后持京卡的人,平常观看相声半价,到五一节、十一国庆节持京卡可以免费。这可是工会会员的利好消息。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