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届北京文博会的创意活动之一,由市教委、团市委等单位组织的首都大学生创意集市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亮相展出。来自本市各高校的大学生展示了他们自行设计的创意展品,活动还评选出30名首都高校“创意之星”。本报记者特此采访几名大学生“发明家”,听他们讲述这些创意产品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大学生设计App
为自己的技能标价
打开手机App,一条条对话框映入眼帘:“本人性格内向,文笔不佳,求同学写情书一份,99元”;“本人想买一台魅族手机,求专业人士指导,50元”……在对话框下,有几名同学留言,参与竞标。其中最火的任务包括学习辅导、代买物品、健身教练、帮忙表白等。
这款App名为“赏金猎人”,是由北京科技大学汪睦雄等12名中外大学生组成的团队设计完成,投入运营后,团队又增加不少新的成员。该App的设计定位为“90后技能交换社区”,注册安装该App之后,同学可以在平台上悬赏发布问题找人解决,也可以做别人的任务赚取奖金。在App上还能显示地理位置,可寻找离自己最近的人快速解决问题。
北京科技大学计统学院大三的学生赵思月是团队一名成员,她向记者介绍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疑难问题,一时找不到人解决,有了这款App,就可把问题发布出来“悬赏标价”。只要有App的同学,都可以第一时间看到问题并参与竞标,如果将问题成功解决,App就会在线支付,“目前这个App主要针对大学生,实名认证,可信度高,通过它很多大学生从陌生人成为了朋友。”
为了推广“赏金猎人”,团队负责人汪睦雄还注册了赏金猎人科技公司,并在北京很多院校招募了校园代理。目前,该App已经普及了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几所首都学校。团队成员柳鹤介绍说,“App还增加了新的功能,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专长设置技能特点,为自己明码标价,比如法律院校的大学生可以专业解决法律咨询,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可以教别人打篮球等。”
对于该App的设计过程,赵思月介绍说,团队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尤其是平台的兼容性等技术难题,但团队的成员们都坚信这款产品是同学们所需要的、会受到同学们欢迎,坚持克服各种困难将其推广到市场,“App的成功最重要的是理念,不能跟其他的产品搞混,为了App功能在使用中的完善性,我们事先在很多手机上做了试验,确保可以轻松操作。”
设计制作全一人完成
14天只睡23个小时
北京物资学院大一学生杨易达在活动中展示了他设计的两个产品,其中“智能城市”的节能设计引起了专家和评委的瞩目。杨易达介绍说,这是为智能城市提供的灯光控制系统,可供机场、小区等使用,由压力、光和声音感应控制路灯的灯光。比如,小区内有人经过,路灯可通过道路感应,根据人行走的方向,改变照明的强度,既降低资源浪费,又保证小区居民有良好的休息环境。“针对传统路灯系统,这个设计只需再增加一个传感器即可。”杨易达很有信心地说。
回顾设计过程时杨易达说,“接到‘创意之星’比赛通知时,发现截止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月,而对这个设计虽有想法和初步的设计思路,但一直没有正式投入,投入之后才发现工程难度太大。”杨易达说,最紧张的时候两周只睡了23个小时,“每天晚上8点半下课,下课之后就赶去设计,到第二天早晨6点半趴一会儿,8点开始上课。”
虽然学的是物联网工程专业,但杨易达却对电子设计兴趣浓厚,从六年级开始自学电子制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当然做不出这些,而且在设计中我遇到了很多新的难点,这时候我就通过查询资料找寻突破方法。”杨易达说,最初在控制节点中加入灯光控制系统,造成了电路复杂、不易操作,之后又重新整理了思路,以继电器将电路分化成功。
杨易达不仅会设计,还会自己制作模型,参展的“智能城市”模型就是他自己连夜赶制的。除了“智能城市”,杨易达还制作了一个“触摸式八键电子琴”作为参赛作品。这个电子琴只用八个键就可以演奏所有歌曲,电子琴上有八个指示灯,通过自动控制,对于不同的乐谱,指示灯随着节奏和音律亮起,初学者可以轻松演奏电子琴。而且这个电子琴十分轻便,使用者可以随身作曲、演奏,随时体验曲子的感觉。
“文博会开幕当天,我的电子琴被人玩得太多坏掉了,当晚又赶制了一个。”杨易达说,“我的发明还有很多,最有价值的当然还是智能城市,电子琴这些只能算是编程小应用了。”
□本报记者 屈斌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