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700级台阶的故事 退休职工王振明7年徒手为工友铺700级台阶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700级台阶的故事 退休职工王振明7年徒手为工友铺700级台阶

 

进入12月,天气骤寒。83岁的王振明在家里和老伴聊着天,心里却记挂着不远的南山上的一条小小山路。“等哪天暖和了上山转转去,看路有没有损坏呢!”

王振明口里的这条“路”,是门头沟大台地区双红社区南山的一条山路,一共七百多级台阶,修路者就是王振明。10年前,为了方便矿上的工友上下班,退休在家的王振明拿起镐头,开始修山路,7年,春夏秋冬,在王振明的手下,山路一点点铺起来,成了路。王振明成了众人口中的开山爷,也有人叫他现代“愚公”。

七年偷偷摸摸修起山路

王振明,河北定兴人。22岁当兵,26岁转业到了门头沟大台煤矿当矿工,工作内容就是挖煤。一干就是30年。从岩石段、掘进段、回采段到通风段,王振明干了多个工种。直到今天,说起通风的技术要领,老爷子滔滔不绝。

北京门头沟大台地区是京西重要的煤矿产区,矿区四面环山,山路艰涩难行。矿区地处偏僻,与村镇多有大山相隔,作为一名矿工,王振明和他的工友们,常年艰难地攀行于山峪之间。没有路,山坡陡,尤其到了下雨天,特别湿滑,赶上夜班的工友们下班路上非常不方便,甚至危险。

2004年,已年过古稀退休在家的王振明,患上了脑血管疾病,为了锻炼身体,他坚持每天到山上转悠。他看到了不少工友还是像以前一样爬山上班,上山下山非常不方便。为了改变行路难的状况,王振明心里做出一个决定:修山路。

第二天,王振明从家里拿了一把镐头,别在腰里,跟家里人说去上山锻炼,却偷偷地开始了修山路的大“工程”。 除杂草、刨沙土、码石头……除了一把镐头,其他的都是靠一双手完成。王大爷说,修路时,他要一镐一镐刨出石块,将路基修平整,再垫石台阶。山坡上的大石块重达百斤,王大爷搬不动,就先挖坑给石块开滑道,顺滑道从高处推着石头一米一米地向下滚。实在滚不动又挡路的石块,王大爷就直接在上面凿出个台阶,还得把石块上凸出的锋利锐角削平……就这样,有时候一级台阶,王振明要修上一个礼拜。

“今天弄一点点,明天弄一点点,就是这样一级一级修起来的”,王振明说,刚开始就当是锻炼身体了,时间长了,便像上下班一样成了习惯,春夏秋冬,一干就是7年,王振明的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修了7年路,王振明也瞒了家人7年。一开始,家人也觉得不对劲,为什么天天跑山上去,说是锻炼身体,中午该吃饭了也不回来。直到2011年的一天,小女儿到山上找父亲吃中饭,看到年迈的父亲正拿着镐头敲大石头。那一刻,女儿心疼地哭了。这个秘密也就揭开了。

随后老伴、街坊才知道,原来山上的路是王振明修的。为什么瞒着,王振明解释,不想让别人评论自己,说好也罢说多管闲事也罢,王振明想默默地干件自己想做的事,不为名利。

矿上的工友上门来道谢

在南山的荒坡之间,一眼就能望见王大爷修的这条山路。从山下看,台阶从山脚呈S形绵延向上,伸展到近200米高的山顶。顺着台阶上山,脚下不再坑坑洼洼。王大爷修的每级台阶都平平展展,用鸡蛋大小的碎石块垫底,上面再铺上小臂长的石条,多数台阶的宽度够容两人通行。而在修台阶之前,根本没有路,只有一条雨水冲出来的水沟。

矿工赵思满在大台煤矿上班,提起王大爷修的这条路,他用“了不起”三个字形容自己的感受。“你是不知道,以前可不好走了,都是荒草坡,特别陡,尤其是下雨天,坡上特别滑,石头子、泥土往下溜,走一步退三步,工友下夜班回来行路可麻烦了!”赵思满一点点看着山路修起来,如今上山容易多了,矿上的人没一个不说好的,不仅方便了百十号在附近住的工友上下班,还方便了附近的乡里乡亲。

在赵思满的眼里,王振明就像“愚公”一样伟大。“这么大岁数了,没人给钱,一干就那么多年,给咱老百姓干好事,真是了不起!”

起初,王振明的老伴张秀兰对老伴修路的事不支持也不反对。后来,不断有老乡还有矿工找上门来跟她道谢:“大妈,现在上山的路好走了,多亏了大爷啊,太感谢了!”张秀兰心里高兴了,也越来越认可老伴做的这件好事儿。

修路是最有意义的事儿

83岁的王振明身体很硬朗,他说这得益于自己多年修路的身体锻炼。当初自己修路的初衷就是锻炼身体,同时也做了一件好事。经过媒体的报道,王振明获得了“门头沟十大好人”、 2011年中国十大“良心人物”等多项荣誉,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王振明说,修路这件事,算的上自己这辈子最有意义的事儿。

现在,王振明和老伴平静的生活也迎来新的转变。他和老伴原来的住处要拆迁,他们临时居住在老乡家,不久后,他就要和老伴搬到安置房。面对住楼房的不菲的花销,王振明和老伴商量着回河北老家。但这只是个想法,王振明舍不得这个住了多半辈子的地方,也舍不得自己亲手修的山路。

“冲着这条路,我也不想走啊!”王振明说,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也没力气修路了,但天气好的时候还会去山上转转,山路有损坏的再修补修补。作为修路人,他自然地把路的维护当成了自己的责任。

在王振明的临时居住的家里,还有几把修路的工具,已经磨得很光滑。他说,在安置房那边,还放着十几把工具,都是修路的时候用过的,有的还是矿上的人亲手做的送给他,就像宝贝一样收藏着。

在一次颁奖仪式上,王振明这样说:“山上本没有路,你要是较真,它还真能出来一条路。想想这7年,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修了这么一条不起眼的台阶路。当初修路时,我可是摔了不少跟头,后来心一狠,全当锻炼身体吧,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修条台阶路,不让周围村民或附近矿工摔跟头。于是我今天修半米,明天修半米,相信总有一天路会修到山顶。一晃6年,如今,我的心愿实现了,你走这条山路,我保证你不栽跟头。”

□本报记者 张江艳 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