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萍:北京环卫集团第二分公司 工会副主席
■李友:北京环卫集团车队队长
■王岩:北京环卫集团第一分公司汽修二中心电修班班长
■李春国:北京环卫集团第二分公司 东运中心职工
■包琼艳:北京环卫集团第一分公司职工
北京环卫集团已连续多年开展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对职工来说,素质工程已成为他们学习充电的“主阵地”,他们从中都收获了什么?下面就让我们倾听一下他们的对话。
培训助普通职工成长为管理人员
李友:我是北京环卫集团的一名管理人员,2007年参加了第一期职工素质培训,培训给我带来的改变很大,当初我是一名普通职工,现在已经是一名管理人员。
记得2007年,北京环卫集团为了鼓励广大一线职工爱岗敬业,搭建了崭新的学习平台,我也因此有幸参加了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设定了学习模式和努力方向,主要体现在,个人能力、思维模式、处事方法和创新意识等方面。
通过学习《实用法律基础》,我明白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公民在受到外界侵害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采用哪些途径,如何收集有力证据等等。通过对《现代班组长培训》和《自我发展与团队管理》的学习,我明白了一个企业的发展仅凭某个人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有团队意识,要重视团队管理。
王岩:我在2007年参加了市总工会组织的职工素质教育课程。其中印象最深的课程是企业文化与如何提高团队协作意识。课上,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价值观和提高团队协作方法。这里面又包括建立和谐关系,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个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强团结协作精神;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充分信任同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当我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后,工作更加顺畅了,班组成员间的默契程度也有了大幅提升。
改变死板授课方式让农民工爱上学习
李春国: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给我们这些农民工提供了提升自己的大好机会。我参加了班组长培训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特别是“怎样管理农民工技能学习基地”一课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以往很多农民工不爱学习,业余时间就是喝酒打牌。但通过培训,我意识到,他们之所以这样根源还是在于我们的培训方式太死板,培训课程与他们的实际需求相距较远,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于是,我们马上对课程进行调整,重新制定培训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根据白天的工作实际设置学习内容,使农民工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真正爱上了学习。
现在,车队的农民工不必花钱出去“充电”,通过“李春国课堂”,他们就能学到所需的知识,归属感和荣誉感也因此大大增强。目前,我们车队已有10人参加了“首都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圆了大学梦。
职工不仅学到知识还收获了快乐
张燕萍:北京环卫集团每年都分批举办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通用能力脱产培训班,至今为止已举办四期了。我作为一名基层工会干部在组织好职工培训的同时,也踊跃加入其中。
2013年,培训优秀女职工代表那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请的是高级礼仪培训师吕艳芝。当我们刚一进教室,就被课桌的码放形式和老师优雅的气质吸引住了。在讲课中,吕老师根据女职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围绕提升女职工内在修养,改变生活状态,提高生命质量等内容进行了讲授,热烈的互动形式,不仅使我们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
后来,我在吕老师的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句话:“7个小时的课堂学习,大家没有任何懈怠,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我始终被这些选拔出的优秀女职工感动着……”只有短短一天的课程,老师感动了学生,学生也感动了老师,这种培训的效果真是太好了,让我记忆犹新。
包琼艳:在我所参加的素质教育课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今年由北京环卫集团组织的女工代表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职场礼仪、婚姻与家庭、女性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虽然学员都是同一个集团的,但分属不同公司和部门,彼此并不熟悉,因此开课之初,老师让全体学员进行了自我介绍,并相互留下联系方式,做成同学录发给大家,一下子拉近了大家的距离,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为培训增色不少。
□本报首席记者 边磊/文 通讯员 张景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