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文摘
3上一版  下一版4
 
舰员跳江徒手摸水雷
历史上真实 “金陵十三钗”
我国曾有 50多个相机品牌
60多年前打虎行动
原子弹与日本小仓擦肩而过
大熊猫被扮成 哈巴狗偷运出中国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4年1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中国初期海军首次扫雷
舰员跳江徒手摸水雷

这是扫雷舰
舰员们与扫出的水雷合影
 

■国民党设水雷封锁长江口

■第一次扫雷无功而返

■舰员像排地雷亲手挖水雷

■“周村”舰扫出第一颗水雷

1949年6月,国民党残余部队依托海军优势,作出封锁大陆海区、摧毁大陆经济的决定,代号“闭港政策”。在长江口航道布设水雷。上海市政府多次收到长江航道船只触雷炸沉的情报。当地渔民也发现漂雷的踪迹。水雷严重地威胁到长江航道上的船只安全,造成市民心理上极大的恐慌。

周总理指示:“要求海军迅速清扫水雷,打通长江口航道。”这个重要任务给了组建不久的华东军区海军。

1949年12月初,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爱萍组建了扫雷大队。1950年3月29日,新中国第一支扫雷舰大队正式成立。队中有原国民党海军起义人员、新参军的知识青年、招商船上的技术骨干,并聘请了两个苏联专家。经对到手水雷解剖,基本确定了雷型使用什么样的扫雷器材。暂时没扫雷舰,就用步兵登陆舰代替。

扫雷大队先进行了探测性扫雷,调查长江口水域水上、水下的情况,探明雷区。同时,锻炼提高舰员的扫雷技术,适应实战要求,为正式扫雷作准备。扫雷编队包括1艘4000吨级的大型坦克登陆舰作为水上指挥基地,配备10艘S型登陆艇实施扫雷。

1950年6月19日,10艘登陆艇以三角拖带队形驶进了长江南航道,开始实地侦察扫雷。几天侦察扫雷,无功而返。舰员们开始烦躁,怀疑扫雷的设备和技术。有的陆军人员竟脱光膀子跳下江摸水雷。在他们看来,像排除地雷那样亲手去挖出水雷,要比依赖机器更为可靠,结果可想而知。扫雷进行10天,带出来的扫雷索陆续崩断3根,唯一的收获就是捞出一块飞机残骸。扫雷索遭折毁,反弹回甲板,打断了一位舰员的腿,险些出人命。

大队研究扫雷失败原因。张爱萍也参加了“诸葛亮会”,分析总结失败的原因是,长江口风大浪高水急,25吨的小艇像片树叶,难以进行扫雷作业;没有适合的扫雷工具;缺少技术指导和扫雷经验。

9月11日,华东军区海军要求于9月16日开始,至10月1日国庆一周年前,必须扫除长江航道中的水雷,打通长江航道。

大队对于查明了沉船、暗礁,设置了标志,充实设备,安排测量技师和气象潮汐研究员随舰指导。上海几家造船厂派出优秀技术工人抓紧改装“古田”、“枣庄”、“周村”、“张店”等4艘300吨的扫雷舰,“秋风”号用来设置浮标,从苏联调运来的10具扫雷具顺利安装上5艘大的扫雷舰上。

9月22日,大队再次进入长江口南航道,开始第二次扫雷。按照从国民党军收集来的情报,雷区被分为甲、乙、丙、丁4个区域,编队进入雷区后,采用单舰往返式梯形扫雷队形展开,雷索定深6、7米。4艘扫雷舰同时使用苏制MT-3型扫雷具,定深6至7米,以梯形编队驶进甲、乙区段。几天过去了,编队把甲、乙两区段检扫了好几遍,却不见一颗水雷。

又过几天,4艘扫雷舰重新驶进乙区段。下午一点钟左右,“周村”舰的扫雷索猛地抖动了一下,刹那间,一个黑乎乎的铁家伙浮出了江面。“水雷!”不知是谁第一个喊了起来。“是水雷!是水雷!”许多人大声喊了起来。扫到一颗水雷极大地鼓舞了扫雷舰大队。他们又驾舰驶向丙区段和丁区段。

到1950年10月14日,扫出水雷10多颗。10月底,敌人布设在长江口的水雷全部清扫干净,打通了长江航道!

摘自中国海军网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