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名传承弟子成技术骨干
陈立新来自东来顺集团, 1971年参加工作,拜切肉技师何凤清为师,专攻涮羊肉加工技艺。先后获得国家商业部金鼎奖、首届清真烹饪大赛金牌。2009年,他被认定为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涮羊肉加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8月,东来顺集团成立创新工作室,陈立新成为创新工作室领头人。
“创新工作室成立的目的,是要挖掘东来顺涮羊肉传统加工技艺,对职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对于公司如此高的期望,当时我的压力特别大。”陈立新说。
东来顺涮羊肉是北方火锅代表之一,又是东来顺主打产品,之所以100多年来经久不衰,深得消费者喜爱,并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核心是品质,品质的坚守靠标准和流程,标准和流程的执行靠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而技术人才的培养则需要标准的教材。于是,陈立新就从编写教材入手。一方面,凭借在东来顺40余年的工作经验,将师傅的教诲和自己的岗位心得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与师哥交流、探讨,反复演练。
几年来,陈立新先后编写了《涮羊肉整羊剔骨》、《涮羊肉部位精选》、《涮羊肉半成品加工制作》以及《东来顺羊肉基地质检员培训大纲》等文字教材和教学光盘,为培养新一代技术人才提供了教学依据。
“为使东来顺人才不断档,我先后举办过4期技能培训班,培训了20名羊肉基地质检员、20名切肉学员。自东来顺108周年庆典上接受10名弟子拜师礼后,陆续在全国直营店、连锁店扩大非遗传承弟子队伍,目前已有28名传承弟子活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业务技术骨干作用,这是我特别欣慰的。”
为了挖掘东来顺传统清真饮食文化,梳理东来顺发展脉络,陈立新先后走访了目前健在的老师傅60多人次,搜集40多小时录音记录,编写了近3万字的《东来顺发展史》。
“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传统不保守、创新不忘本,并在技术队伍的培养上下功夫,去年在全国清真食品评比中,东来顺赢得‘大众口碑奖’,今年被中国老字号联合会授予‘中华老字号、清真第一涮’荣誉称号。”
绿色储粮节省成本万余元
指着长120米、宽27米、高11米的高大平房仓房,房山粮贸总公司窦店收储库保管组组长谷亚军告诉记者,现如今的窦店分库共计4个这样规模的高大平房仓房,均已实现了绿色储粮。
谷亚军是房山粮贸总公司窦店分库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凭借多年的保管经验,他带着20多名职工,共同承担着窦店收储库储备粮食保管和储粮科研任务,职工们都习惯叫他——“老谷”。
走进高大平房仓房,老谷告诉记者,现在的储粮方法是采用惰性粉拌粮防虫,这种方法不仅有效防治虫害,且无毒无害,真正实现了绿色储粮,而储粮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说起最近几年开发绿色储粮之路,老谷感受深刻。“2010年以前,我们采用比较原始的储粮方法,采用磷化铝进行防虫。”老谷告诉记者,为了减少化学药剂在储粮上的使用,窦店收储库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职工不断学习和收集更为先进的绿色储粮方法。
当“硅藻土杀虫剂”闯入老谷他们视线的时候,行业内还很少有人采用这种杀虫剂储粮,勇于尝鲜的谷亚军带领创新工作室的同事们开始长达一年的实验过程。“我们利用硅藻土杀虫剂表面拌合和低温储藏相结合的技术完成当年的稻谷绿色储粮实验。”
老谷说,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将硅藻土储粮方法和原有储粮方法进行对比监测,在对数万个温度、水分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创新工作室得出结论:使用硅藻土既能减少化学药剂在储粮上的使用,又能防治虫害,实现绿色储粮。同时,在储粮成本上预计3年将节省11631.4元。
2012年,又有新的绿色储粮方法被大家广泛知晓——“惰性粉绿色储粮”。这是与房山粮贸总公司同在京粮集团下属的西南郊粮库率先研究并使用的绿色储粮方法。“虽然已有现成的经验成果摆在面前,但单纯的‘拿来主义’也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仓储条件的。”谷亚军说,为了研究“惰性粉绿色储粮”在窦店收储库的实际使用,创新工作室的职工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对比实验。
拌粮、检测水分、温度、虫害等粮情,记录相关数据……在积累大量的数据后,窦店收储库职工创新工作室再次寻找到了成本更低、更健康的绿色储粮方法。目前,“惰性粉绿色储粮”已在窦店收储库全面实施。
工作室成自主品牌新车摇篮
“李兵创新工作室成自主品牌新车摇篮。”这是记者最近采访北汽集团北汽股份北京分公司李兵创新工作室时大家的一致评价。
李兵创新工作室是2011年成立的,总投资2200万元,总面积2800平方米,清一色德国杜尔高端生产设备,几乎就是一个微缩版的总装车间,一共14个工位,全部走下来,一辆车就可以从零件变成一部整车。员工在这里可以得到全面的培训,变成“多面手”,不仅可以提高工作能力,对整个汽车组装也了解得更详细,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让李兵创新工作室扬名的是北汽首款自主品牌中高端轿车C70G的试装。C70G是北汽集团首款自主品牌轿车,该车型是和萨博95对标车型。但瑞典萨博公司和北京分公司的生产工艺、流水线的设计均不同,如果仍按原工艺安装,将严重影响生产节拍、物流、设备使用。
其中,仪表盘的安装显示出了创新工作室的水平。按照初始设计,仪表台安装需要配备专业的托架方式装配。工艺上,仪表台投入取出困难;物流上,增加成本,周转困难。在样车装配的过程中,这个费力的托架方式非常不实用。李兵就琢磨如何改进一下,在多次现场勘查托架结构后,他提出了改进空调箱与CCB靠两条螺栓连接方式,紧靠四点就可固定的改进方案,为公司节约采购成本1934000元,降低设备投入成本300万元,单车节约装配工时约30秒。
“一边是北汽研究院,一边是北京分公司的主机厂,中间就是我们的工作室,是连接两边的桥梁。研究院研究完车型,在工作室试装,装完之后把结果反馈给研究院。所有不符合我们北汽流水线的地方,都要在工作室试装过程中发现和提出,反馈过去,然后研究院整改,做好以后再拿到流水线试装。”李兵说。
在不断寻找问题的过程中,李兵觉得,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他不再专攻电装,而是开始接触车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噪音、比如漏雨。“这是我原来接触不到的,我学到的东西更多了。”
2012年5月,他带领工作室的员工和技师顺利装配了55台C70样车,总结C70G样车装配问题点558项,为C70G车型的生产提供了宝贵的改善意见。
正是靠着李兵创新工作室的一点一滴改进,如今,北京自主品牌绅宝汽车得以驰骋天下。
传统汽修厂变身高科技企业
“如果没有创新、如果不把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我们厂肯定还是原来那种只会修修补补的传统汽车修理厂。如果经营得好,不过是业务多一点儿、工人多一点儿。”北京奥宇可鑫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兴礼说,“但是,我们将原始修理技术,如车、钳、铆、焊等和现代高科技一结合,就能专修机械设备的疑难杂症,做别人干不了的活儿,并将一个传统企业打造成表面工程领域的高科技企业。”
上世纪末,电刷镀技术从美国传入中国。作为新技术,在金属表面修复领域,它风靡一时,最后因无法进行二次电镀被淘汰。彭兴礼说:“这也制约着我们厂的发展。这个时候,我们成立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员有公司技术顾问姜庆国、胶粘剂总工高应岑、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李燕燕、副主任张利、机床再制造总工王英达等。”经过攻关,他们配制出了特种活化液,使在异种金属上进行电镀、二次电镀成为现实。
晶龙集团是世界最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其下属30多家企业每家都有设备近200台,生产设备均是进口的,零部件损坏后需要整套配件购进,费用特别高。一天,他们给彭兴礼带来一个3公斤重的破损零件。彭兴礼一看零件的受力情况、工作环境,就十分佩服该零件的材质、制作精度和质量。按照他们的方案,3个小时就修复了这个零件。客户看到修复如初的零件,竟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的零件。过了一段时间,集团把全部设备的年修任务都交给了彭兴礼。
如今,公司发展了,业务更广了,创新工作室的力量也更加壮大了。两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担任工作室技术指导,多所高校的教授、企业高级工程师也参与进来。通过自主立项研发,他们逐渐形成了以铸造缺陷修补机、逆变脉冲电刷镀电源、特号活化液及12大系列百余种胶粘剂的复合应用组成的奥宇可鑫修复技术,可以成功地对机械加工、汽车制造、航天航空等上百种行业的设备进行修复,对各种机械零件的断、裂、划伤、磨损、加工超差及进口、国产复杂精密模具进行修理。现在,他们已经拥有5项国内领先技术,其中3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一项技术世界领先。
□本报记者 余翠平 王路曼 马超 赵新政/文 赵新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