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职工文化搞得红红火火,在当地已成为文化品牌。要说昌平工会为什么能把职工文化搞的这么火?区工会干部的一个心得就是:降低职工参与门槛,但不降低职工文化建设的标准。
近年来,昌平区总工会每年给工人俱乐部投入文化建设资金,并招聘专业人才策划职工文化建设,同时将职工文体活动重心下移,让基层职工唱主角。
以“五月的鲜花”合唱比赛为例,过去各单位代表队集中比赛,各参赛队伍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彩排,而且要想取得好名次,还得请专业教练,购置演出服装等,基层职工觉得这门槛实在有点高。所以,昌平工会决定改弦更张,因地制宜自选项目,各单位擅长什么就搞什么,职工们喜欢参与什么,工会就给表现机会。这种“工会搭台,职工自由表现”的方式,焕发了基层职工参与热情。同时,对于职工中的才艺达人,工会不但给予展示的舞台,还帮助聘请专家点拨,推荐到顶尖剧院展演。
参与的门槛确实降了,但职工文化的思想标准不降反升。正如昌平职工自己评价的那样——“不入流的节目压根儿不敢带到大伙儿面前来,只有接地气的节目才能赢得喝彩”。
职工文化建设的第一目的就是要让尽可能多的职工得到文化的熏陶和享受,那些看似“高大上”,实则“虚窄小”的文体项目,不仅拒普通职工于千里之外,而且离老百姓的生活很远,因此,也不可能在职工文化阵地上扎下根来。昌平工会将职工参与度作为策划文体活动最重要的标准,将职工喜不喜欢、方不方便、受不受益作为基本的选择标准,从而聚拢了人气。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昌平工会让职工文体活动重心下移,热情地托举基层职工,增强了工会的文化感召力,对新时期繁荣职工文化具有启示意义,值得方家们琢磨。
□周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