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颗红心 关“艾”患者15年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4年12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红心:
一颗红心 关“艾”患者15年

 

■提及艾滋病,他人躲之唯恐不及,她也曾坦言刚入行时心里没底儿

■然而,15年间她医治过3000余艾滋病患者,九成感染者获有效救治

■针对病情高发的农村,除全力救治外,她授课并无偿送课件给基层医生

■她就是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感染一科主任、第15届贝利·马丁艾滋病防治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今天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活动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是“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控制艾滋”。曾几何时,艾滋病,这个令人生畏的名词,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然而,为了阻止它对人类的侵害,为了救治那些不幸感染它的人,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感染一科主任赵红心,以自己的智慧、勤奋和责任与之缠斗15年,让3000余患者中90%以上的机会性感染者得到了有效救治。

10月22日,贝利·马丁基金会决定将第15届艾滋病防治突出贡献奖授予她,她也成为今年唯一的获奖者。颁奖仪式上,赵红心当场将1万英镑的奖金捐给了艾滋病关怀组织——北京红丝带之家。

半夜接患者电话照样收治

赵红心从事传染病医疗工作,已有25年。1999年她所在的病房开始收治艾滋病患者,15年间赵红心接诊过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不下3000人。在她悉心治疗下,许多已被宣判死刑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90%以上的机会性感染得到有效治疗,延长了生存周期,有机会享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在这些患者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走到这儿,如果还治不好病,也就甘心了。”

在贝利·马丁奖颁奖时,台下一位先生突然上台要求发言。他说:“我的第一个医生就是赵红心主任,十多年前她还是普通医生。多少年过去了,无论有什么问题、遇到什么苦难,也无论她在北京还是在国外开会,找到她,都会得到满意的回答……”

赵红心所管理的病房,患者全部是艾滋病,70%来自外地,40张床位常常要加到45张,许多是被当地医院告知“回家吧,该吃点儿什么、吃点儿什么”的“严重”患者。

对于这种难治的患者,“赵主任不是向外推,而是向里划拉。”北京健康同行(艾滋病感染者小组)负责人季峰说,“为了给病友解决看病难问题,我就给赵主任找过不少麻烦。哪怕是半夜,给她一个电话,她加床也要把病人收进来。”季峰还告诉记者,为了给外地的小刘解决手术问题,赵主任还找到她的大学同学,帮着进行了手术。

查诊直言快语获患者信任

“可是刚接触赵红心的患者,都觉得这个医生说话太直、还挺‘横儿’。”季峰说。跟着她查房,谁都能感受到她的耿直和“横儿”。

“老张,你该出院了。”“3床,昨天你查的CD4出来了,这次升到200了。”“小伙子,护士告诉我,说你不吃饭,这可不成,你这是作死啊!”

这么多患者,她竟对每个人的病情、身体指标、生活状态了如指掌。可是,这种不客气、少温柔的话语,会不会让患者对她有意见?

记者正在私下嘀咕时,赵红心开始俯身为一个患者听诊。她没戴口罩、手套,直接用手托起患者下巴查看口腔内的疱疹,同时用手触碰皮肤。被检查的患者有意识躲了一下,说道:“主任,您戴上手套吧。我怕传染您。”

赵红心说:“哎啊,没事啊。我有分寸。”然后,继续检查。

刚走到20床病房外,一个声音从病房里传出:“是赵主任吧?您可来了。想死我啦!”谁啊?连赵红心的脚步声都可以听出来?走进房间一看,是一个女性盲人患者。赵红心说:“两年前,她第一次住院,是丈夫背着进的病房,人只剩下80斤了,你看现在她长到120多斤了。”

“赵主任,我有了新想法。就是想再要个孩子。”女患者说。

“这可不行,太冒险了! ”赵红心说。然后语气和缓下来,讲为什么不能再要孩子的道理,女患者边听边点头。

在办公室,记者问为什么不对每个人都进行微笑服务。赵红心说,有时候和颜悦色的说话方式,他们根本听不进去,他们希望从医生的嘴里得到肯定而坚决的答案。因此有时说话不温柔成为她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的方法。但是“你对他们真心好,他们是能够感觉到的。”

关于不用手套、口罩做检查,“我不是做所有检查都不用口罩、手套。这一定要有科学态度。”赵红心说:“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所以,我给患者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戴手套,而为合并结核的患者进行检查也一定要加戴口罩,这是必须的!”

坦言刚入行时心里没底儿

上世纪90年代终末期,地坛医院开始接收大批艾滋病患者。而那时,大多数人听说艾滋病就很恐惧。许多同事坚持留在肝病病房,这样“风险小”。而来艾滋病病房,成为赵红心人生的新挑战。

“那时心里真没底儿。”赵红心坦言。面对新选题她肯于下功夫、不怕吃苦。2002年,她又深入艾滋病高发村开展工作。

进了村,她有些犹豫,没有诊桌、诊床,看病只能坐在老乡家炕上或长条板凳上。许多感染者进入了发病期,并出现了并发症。赵红心说,原来书本上才能读到的口腔糜烂、皮肤溃烂、痒疹,在这里都看到了,确实让人心生恐惧。

没有口罩、手套,她只能徒手操作,查看病情。患者长期得不到医治、加上卫生条件差,身体发出的气味刺鼻难闻……

7月的天儿真热,半天下来,看了十几个病人,后边还有许多老乡排队。这时,她感到头晕眼花,心里起急上火。就在此时,她觉得背后有了阵阵凉意。一个老大妈,扒拉开人群,拿着芭蕉扇在给自己扇风。

直到今天,赵红心依然保留着那份特殊的感觉,那是信任、是期待、是感动、更是关怀。同时,这份感觉,也成为她激励自己前行的不竭动力。

一年七进艾滋病村做培训

作为艾滋病专家,她可以坐在医院门诊等病人,或受邀去外地会诊;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她也可以给学生上上课,享受为人师表应得的尊重。可面对依然停不下脚步的艾滋病流行趋势,面对新疆等远道而来上门求医的患者,她很郁闷“艾滋病患者越治越多。”

2002年,一年中,她7次去河南艾滋病高发村工作。尽管如此,“累死我也看不完病人。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根据早期我国艾滋病 “农民多于城里人,穷人比富人多” 的流行特点,她将工作重点放在培养指导提高基层医护人员诊断治疗能力上。

她把自己收集的大量一手病例、图片进行整理,撰写了“基层医生艾滋病防治手册”、制作了通俗易懂的艾滋病培训课件。她还参与了国家艾滋病防治指南的制定。

在四川资中上课时,她着重为基层医生灌输艾滋病重在预防的理念。“让没得病的防病,已经得病的不要在传播给家人、孩子。能早期发现、适时治疗,许多人是可以通过在家吃药控制病情,没必要跑北京,花钱搭功夫,农民本来就不富裕。”

课程结束后,许多学员追着她要课件,她无偿为他们拷贝。两天时间,她授课16小时,声音嘶哑,也没有停止授课。这些年,为了患者,除了西藏,其他省市、自治区,她都去过。

手把手仔细检查感动患者

2005年她代表卫生部到某省进行艾滋病工作督导,突然会议室的门被撞开了,一只输液瓶连着带血的针头“嗖”地飞向正在汇报工作的卫生局长。还好,没被砸中。

赵红心得知这是一位因输血感染艾滋合并丙型肝炎的患者,要求输白蛋白,没得到满足,今天是特地来“闹事”的。会后,领导请她给这位患者做做工作、平息矛盾。

赵红心拒绝了随行人员递上的口罩、手套,翻看病历后为患者查体。她仔细用手感觉各个淋巴结的大小,托住患者下颌说:“像我一样张开嘴,啊!”她俯身仔细查看患者口腔的情况。“你现在不需要输蛋白,主要是好好服用抗病毒药物,等你的免疫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再进行肝炎的治疗。”患者连连点头,嘀咕着,“北京专家就是不一样。人家敢动真格的。哪像……”

河南、山西等地因卖血造成艾滋病流行,让许多家庭受到严重影响。他们远道进京,吃住是个大问题,宾馆、旅店无人接收。有五年时间,赵红心的病房成了临时客栈,每年都会接待四五拨这样的农民,一来就是十几个。赵红心理解他们、安抚他们,同时给他们进行科普知识宣传。

“我是医生,将心比心,他们的事,我能管就要管。”这就是赵红心的心思。

□本报记者 赵新政 通讯员 陈明莲 文 范明璋 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