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朱启钤:中山公园创始人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4年1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任园长的故事
朱启钤:中山公园创始人

朱启钤90岁寿辰时,周总理前去看望。
 

■周恩来总理称他为著名实业家、爱国老人、中国建筑历史学家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尊他为启蒙老师

■他是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

■他是把北京从封建帝都变成现代城市的第一个设计师

■他把封建祭坛变成京都第一公园

■他是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

■他是原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的姥爷

如今,你要问到中山公园游览、休闲、观看各种演出的老百姓,谁是这座公园的创始人,绝大多数人都说不上来。他就是朱启钤。提起朱启钤也许老百姓不知道,但他与一些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提起这些名人老百姓可能知道。周恩来总理称他为著名实业家、爱国老人、中国建筑历史学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尊他为启蒙老师。他是原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的姥爷。他是袁世凯时期的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而他最大的贡献是,把北京从封建帝都变成现代城市的第一个设计师,把封建祭坛变成京都第一公园——中央公园,现在的中山公园。日前,记者走访了中山公园,听公园的退休职工讲述了中山公园的创始人——朱启钤鲜为人知的故事。

他热心公益

改祭坛变公园

姜振鹏在中山公园工作30多年,对公园的创始人朱启钤有着较深的研究。记者随着姜振鹏漫步在公园的小路上,听他讲朱启钤的故事,仿佛时空穿越回了上世纪初。

据姜振鹏介绍,朱启钤1872年出生在贵州紫江(现开阳县),1964年去世。他在北洋政府5任交通总长、3任内务总长、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之后,朱启钤潜心于古建筑、市政及企业发展,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民间建筑保护组织——中国营造学社。也就是在这时,他创建了京都的第一座公共公园——中央公园。1949年自沪返京后,任北京市文物整理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一届政协委员、全国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

“为什么要建公园呢?”在当时,时局不稳,高官们都在为自己考虑前途的时候,身为当朝大总管的朱启钤为什么有此举措呢?记者不解地问。姜振鹏说:“他接触过欧美的文化,有超前的想法。他认为,民国仍沿袭着旧的制度,不但与时代要求不符,而且阻碍了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更不利于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1913年,他任交通总长时,一次在故宫午门执行任务,看到阙右门外社稷坛场地恢廊,古柏参天,殿宇崔巍,并且前临干道,后滨御河,地处内外城中央。但由于数年废置,蒿草遍地,坛户饲养猪羊,脏乱不堪,感到这样的好地方,荒废闲置实在可惜,想建公园。但这是宫廷禁地不能如愿。1914年,他任内务总长后,借一次机会,提出了社稷坛开辟为公园的要求,并得以实现。姜振鹏说:“朱启钤发动绅士、商人捐款,将社稷坛开辟为公园,命名为‘中央公园’,又名‘稷园’,即现在的‘中山公园’。中央公园是北京城内最早开放的公园。昔日的榛荆遍地,荒凉不堪的社稷坛,被他改建成一座山水晖映,亭榭错落,古柏葱郁,繁花似锦的城市园林。在京都之地,为老百姓提供了一方陶冶身心,弘扬文化的乐土。”姜振鹏自豪地说:“当时的中央公园各种文体、娱乐、健身设施在北京市是比较齐全的,甚至比现在的有些公园还齐全。那时,他就有超前的想法和做法了。”这是朱启钤热心公益事业的体现。

他依坛造景

以诗情画意入园林

姜振鹏说:“我也是学园林建筑的,在我看来,当时的朱启钤建园思想到现在还有借鉴意义。”朱启钤的建园方针是“依坛造景”、“以诗情画意入园林”。记者与姜振鹏走到社稷坛旁,他说:“中山公园至今保留着社稷坛,同时以社稷坛为中心,发展中山公园,这也是朱启钤建园思想,到现在我们也没有改变。”

朱启钤建园时保持社稷坛原有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保留了五色土坛等古建筑。在对公园的景物设计和兴造上,因地制宜地挖池引水,筑圃栽花,就山植树,建轩馆亭榭,楼廊桥坊等古典园林建筑。在园中还设置了服务游人的餐饮、商店外,设置了供游人参观、活动的卫生教育馆、图书馆、书画展室和增进健康的儿童体育场和行健会。朱启钤看到圆明园遗石被攫取,盗卖。他选择了比较奇异的兰亭碑屏、青云片、青莲朵等遗石,移至中央公园。这不仅使社稷坛庙和圆明园的名石古迹得以永久保存,同时也为新建公园增加了景观,丰富了游人的观赏内容。

姜振鹏说:“节约建园经费也是一大亮点。”按当时的常理推测,建园最少需要10万多大洋到20万大洋。但在朱启钤的主持下,只花了6万大洋。朱启钤倡导、邀集军、政各界,绅商98人为发起人,向热心公益人士及书画团体募捐。两次募捐获款5万多大洋。朱启钤自掏腰包捐款大洋1000元。朱启钤对于募捐款,不滥花一分钱,尽心尽力的用在建园上。

姜振鹏说:“朱启钤为建设发展中山公园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对公园的兴衰进退,时时牵挂于心。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还经常到公园巡视,见有不当之处,即向公园负责人提出。他总是谦虚地说,公园之振兴全仰群策群力,通力合作,非我一人所就。”

他被周总理称为

中国建筑历史学家

姜振鹏说:“建中央公园只是朱启钤在建筑方面成就的一点点。”在朱启钤的诸多业绩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对北京城区的建设和改造所作的贡献。在他担任清末巡警厅厅丞时,谋划设立城市消防系统布局,首创了北京城的市政基础建设。进入民国时代,朱启钤在退位的清廷还盘踞紫禁城三大殿之后的后宫时,主持把中南海南侧的宝月楼下层改造为“新华门”,开

辟成大总统府的正门。他还主持打通了府右街、南长街与北长街、南池子与北池子,开拓了京城南北方向的交通要道。他当时提出《修改京师前三门城垣工程呈》,获准后拆除了正阳门瓮城的东西月墙,两侧开设新门;新筑两条宽20米的马路并开辟人行道;修建排水暗沟以防止夏季雨水积聚;全面翻修箭楼,迄今正阳门箭楼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装饰风格,就是那时的成果。在朱启钤的诸多贡献中,尤以把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项专门学术,创办中国营造学社并亲任社长。

朱启钤督办修筑的津浦铁路,至今仍是我国最繁忙的铁路大动脉之一。他任董事长的中兴煤矿公司,是当时仅次于抚顺、开滦的全国第三大煤矿。他在上海创建的中兴轮船公司,是我国首家以民族资本兴办的远洋轮船公司,解放后成为新中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基础力量。

姜振鹏说:“朱启钤与周恩来还有来往。”朱启钤年长周恩来近三十岁。他们二人在不同的时代都担任过政府总理。周恩来尊重朱启钤。朱启钤佩服周恩来。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启钤全家寓居上海。他的挚友章士钊来京参加国共和谈时,周恩来亲自请章士钊劝说朱启钤回返北京。朱启钤接受了周恩来的要求。上海解放后,周总理特地派朱启钤的外孙章文晋把他接回北京,住在东四八条的住宅里。

1957年深秋的一个傍晚,周恩来到东四八条111号看望朱启钤。周恩来说,他在北戴河看到一篇碑文,上面有他叔父周嘉琛的名字,问朱启钤知道不知道。朱启钤说:“我任内务部总长,举办县知事训练班时,你叔父是我的门生。”周恩来笑着说:“那你比我大两辈,我和章文晋(朱启钤的外孙)同辈了。”

谈话时,朱启钤因耳聋经常打断周恩来的谈话。家里人就向他摆手示意。周恩来看到后说:“不要阻止他,让老先生说嘛!”

朱启钤对家里人说:“总理是我在国内外所遇到的少有的杰出政治家,也是治理我们国家的好领导。可惜我生不逢时,早生了30年,如果那时遇到这样的好领导,我从前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一定能办到。”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