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海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城市美容师 倾诉自己的酸甜苦辣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年1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美容师 倾诉自己的酸甜苦辣

海淀区“最美北京人”百姓宣讲活动现场
海淀环卫中心科研所监测小组成员魏旭正在记录数据
海淀环卫四队公厕保洁员许全华正在清洁卫生间
工作中的海淀环卫中心一队一班班长赵兰晓
 

环卫工人不仅是城市的美容师,还是精神文明的示范者,正能量的传播人,他们的故事很多。今年,在海淀区“最美北京人”百姓宣讲环卫专场活动中,来自区环卫中心基层的7位宣讲员用真实的事迹、质朴的语言、动情的表达,讲述了环卫职工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崇德向善、执着乐观的感人故事。无论是坚守岗位的劳模班长,情系环卫的公厕保洁员,还是拥有大学梦的青年编外职工,传递温暖的爱心服务站,都生动地展现了海淀环卫人和谐共进、执着前行的时代新风貌。

与垃圾为伴的 追梦人

每天,那些驾驶垃圾车的师傅们在这熟悉的道路上行驶着,他们执着而又乐观、艰辛而又无悔地追逐着“宁愿一人脏 换来万家净”的环卫梦!

18年前,28岁的贾秀河离开河北老家,来到首都北京,成为了海淀环卫的一名垃圾清运司机。每天,5点半到岗,在垃圾楼和转运站间往返5趟,3吨重的集装箱,装运、倾倒,再装运、再倾倒,每天安全行车120多公里,这一串儿的数字,就是贾秀河一年365天工作的缩影。当年和他一起来的同乡,因为嫌挣钱太少、工作太苦,走了一茬儿又一茬儿,贾秀河却坚定的留了下来,他说:“干一行咱就得爱一行,如果大家都走了,那海淀还不得堆满了垃圾。”

伴随核心区建设的飞速发展,垃圾清运也由传统的集中运输向分类清运迈进。海淀环卫着手探索在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实行厨余垃圾单独清运,这项工作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厨余分队成立之初,与贾秀河同样奋战在垃圾清运一线的李宗华却主动请缨。为了尽快掌握好垃圾分类方法,他反复检测、试验,为了探索检测合格的操作方法,在没有专业工具的情况下,他经常用手去翻动连汤带水的厨余垃圾,用李宗华的话说:“只有零距离接触,才能更准确地掌握分类标准。”如今,凭借在厨余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和刻苦钻研,李宗华已成为小有名气的“分类专家”。

在北京,有许多像贾秀河,李宗华这样的优秀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不平凡的事业。他们在最脏最臭的环境里,挥汗如雨,忘我工作、无怨无悔,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北京人!

不一样的

二十四小时

海淀环卫中心科研所,有一群80后、90后,年轻、活跃、富有朝气的大学生。下面讲述一下他们的故事。

那年夏天,随着气温升高,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堆体的温度也一升再升,很容易造成填埋气体的外泄,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全面了解填埋气的成分,掌握不同时间段,不同温度下的外泄程度,为臭气治理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证,环卫中心科研所的大学生们组成了监测小组,肩负起了六里屯垃圾填埋场24小时气体监测任务。

当天下午5点,监测小组准时到达六里屯填埋场,虽然已经近黄昏,可依旧是30多度的高温,人还没有走动就已经满身是汗水,监测小组却已经顾不上这些,开始确定监测路线、周期,并着手准备第一次监测任务……时间指向凌晨2点,夜空下那一束灯光显得格外的耀眼,这已经是第五次监测了,跟蚊子奋战了半宿的监测组成员已经格外的疲惫。但此刻,更是要打起精神,因为晚上垃圾堆体温度会远高于环境温度,在向外界散发热量的同时,也是最容易散发异味的时刻,所以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时间过得既缓慢又匆忙,已经是第二天下午5点,监测小组在填埋场奋战了整整24小时,进行了12次全场监测, 记录下上百个数据的同时也被蚊子叮的满身是包,看着彼此,相互之间都笑了。

几十个日夜的监测活动,监测小组掌握了最新、最全的数据,为填埋场的臭气治理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

在平平淡淡中

造福于人

许全华,安徽六安人,是海环四队的一名公厕保洁员,十多年前,为了生活,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公厕保洁员。

那一天,许全华保洁的男厕一个坑位堵了,他找来一段竹披子,由于作业空间有限,只能单膝跪地在那里疏通。一下又一下,每次往外拔竹披子的时候都会把污水带出来,溅到许全华的身上甚至脸上,可他全然不顾,继续干着。此时,恰好管理员老张过来检查卫生,了解情况后老张也加入疏通工作中,他身上也被溅满了污物。许全华看到不知该怎么是好,老张却笑着说:“这没什么,习惯了,回头洗洗就是了。咱们这行是脏了点,但脏活也该有人干吧。”老张这句朴实的话语激起了许全华心中的波澜。是啊,人生在世,总要做点儿什么吧,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像老张那样平平淡淡,实实在在。从那时起,许全华开始喜欢上了保洁工作,更多得学会了理解和包容,慢慢得融入了北京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之中。

2011年1月6日,许全华的同事杨富在保洁时,发现一个腰包挂在公厕隔间的衣钩上,里面有8万元现金。面对突如其来的“横财”,一个月只有一千多元收入的杨富心中经历了短暂的紧张和慌乱后,马上冷静下来。他想:此时这个失主该多么着急呀!于是他紧紧地把腰包抱在怀里,来到保洁间把腰包收好,并将这件事上报段长。之后,杨富回到公厕里,一边工作一边等着失主的到来,下班的时间到了,又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在寒冷的北风中,他终于等到了失主。当杨富将8万元现金如数归还时,失主感动不已要付给他酬金,却被杨师傅微笑着谢绝了。后来,为表示感谢,这位失主送给杨师傅一面锦旗。“岗位平凡,品德高尚”的赠语,这就是对环卫人的最高酬谢!

美化一方净土

清洁城市容颜

故事的主人公叫赵兰晓,海淀环卫中心一队一班班长。

2000年3月,赵兰晓作为随军家属从河北老家来到北京,随后被分到了环卫一队做一名清扫保洁工人。面对一年365天和垃圾打交道的工作,她彷徨了,也曾有过退缩的念头。然而当看到身边的老师傅们不叫苦、不抱怨,为了城市的清洁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她被深深地触动了……并暗暗下定决心:立足环卫,干出个名堂来!而这一干,就是13年,从一名保洁工人成长为海淀环卫中心一队一班班长。

“有事找班长”,是一班职工们的口头禅。有的职工生病了,赵兰晓亲自带着上医院;职工孩子手术遇到了经济上的困难,她带头捐助。只要能帮得上忙,赵兰晓总会尽全力去帮助解决。职工张中杰的爱人生病住院,大儿子有残疾,二儿子还在读职高,家庭生活比较困难。赵兰晓多次与班里的贴心人服务队成员一起到他家中看望,给他做思想工作,帮他解决困难,使张中杰放下了思想包袱,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了。

一班有134名职工,86%来自外地。十多年来,每逢除夕之夜,当人们围炉尽欢的时候,赵兰晓和班里的职工们却要整宿奋战在清理烟花爆竹残屑的战场上……为了让职工们过个好年,她利用业余时间提前搅肉馅、和面,这样大年初一早上大家就能一起吃上热腾腾的饺子了。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职工们忘记了工作的疲劳,让他们感受到了北京“家”的温暖。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