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常言道: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同仁堂以“师带徒”的形式建设了一支“传承技艺、传承文化、传承人品”的同仁堂职工人才队伍。通过这种传统培养方式,使同仁堂的许多绝活、绝技、绝艺得以延续,并造就了一批批掌握传统工艺和精湛技术的同仁堂人。
在“师带徒”的过程中,职工首先将同仁堂的优秀企业文化作为传承的任务和目的,并将具有同仁堂传统特色、技术含量高、人才短缺的岗位作为工作的重点。
为了保证传承效果,集团加强了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在“师带徒”教育期间,徒弟每年应参加不少于50学时的集中脱产培训。
集团成立考核小组定期对传承效果进行考核。徒弟经过考核过关,可以直接进入集团“金字塔”人才工程中的首席职工候选人之列,经民主评议等相关程序评定后,可以成为同仁堂首席职工。通过这些规范化、程序化及常态化的学习和考核形式,确保了“师带徒”期间师傅真教、徒弟真学。
老字号在传承中代代创新
在北京老字号中,全聚德、东来顺、稻香村、内联升、盛锡福、张一元、同仁堂等都拥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些老招牌已经像一个符号一样融入了老北京人的生活习俗中。这些老字号在时代的浪潮中,早就练就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经营模式,技艺在一代代传承,而有关生死的创新也在代代推进。
在传承中,其实就是徒弟与师傅的不断交替,在过程中完成了技艺的延续,而其中的年轻人就是老字号的忠实守护者,让老字号在不断发扬光大。老字号有他必须保持的一部分——传统技艺,但另一方面老字号也必须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就企业来说,只有靠一群有实力的年轻人,企业才能发展。需要放开对年轻人的束缚,让年轻人在老传统的基础上做大胆尝试。年轻人活泼、好动,想法也非常丰富,这正是老字号所需要的,年轻人的进步就是老字号的进步。
青年,让老字号“脉搏”更强劲
每一个老字号背后都凝聚着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智慧和实践结晶。如何让老字号薪火相传、青春常驻?众多事实也在一直告诉我们——还是人才。
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人才流动性很大,老字号要想永续经营,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人才都不可或缺,这里面青年人才的培养使用尤其值得引起注意。老字号企业既要加强青年人才培育,完善激励奖励机制,同时还要做好青年人才的举荐和选用,为青年人才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
为了帮助企业培养使用好青年人才,团市委与市国资委、市人保局、市总工会联合开展了北京市“百万青工 岗位建功”行动。按照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和风采大检阅三个阶段,建立起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举荐使用、激励人才的人才培养链条。 同时还大力开展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等青年品牌创建活动,通过活动引导青年员工立足岗位、提升技能、主动创新、在服务首都全面深化改革、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建功成才。
年轻人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老字号的发展需要依靠着小一辈的年轻人,只有他们真正能够接过老一辈人和师傅们的手艺和技术,老字号才能够得以传承和发展。
与老一辈不同,新时代的年轻人的想法更多,思想更加活跃,因此在师傅教授的过程中,也需要因材施教,还要激发年轻人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真正喜欢每天的工作。这样的环境,给师傅们传授技术增加了难度。以盛锡福为例,师傅在给年轻人讲课时,一定要提升徒弟对于帽子和各种款式、原材料的兴趣。
盛锡福的第四代传承人陈江山,他是盛锡福中青年职工的佼佼者,对于他的培养,就是从兴趣出发,培养他对于皮毛,对于帽子款式的兴趣。
除此之外,盛锡福为了留着企业中的年轻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够给予适当的满足。从精神上,给年轻人讲述盛锡福的历史,组织职工在周末进行集体出游或者健身活动,进一步产生在盛锡福工作的荣誉感和提升年轻职工的使命感;在物质层面上,在合理的情况下,尽量给予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
年轻人的新思维
打开企业新方向
就企业来说,靠一群有实力的年轻人,企业能够发展。需要放开对年轻人的束缚,让年轻人在老传统的基础上做大胆尝试。好动、新潮这是他们的缺点也是他们的优点。有很多时候他们能想到,我们这些老师傅们却想不到,我们还是有些保守。
年轻人的活力和新思想,是这个时代给他们带来的最明显的优势。就拿我的其中一个徒弟来说,他大胆的进行了青年装的改良。保留了青年装的立领,把下面本来只有直摆的款式改为圆摆,同时后面就加了两个十公分的小摆叉,其实就是在老式的青年装上融入了西服和中山装的一些元素,立马这种青年装就跟原来的感觉不一样了。当时设计出来后,在我们集团内部的比赛中还获了奖,销售情况也不错呢。
困扰老字号发展
三大问题
收入低,招工难
收入低成为困扰众多老字号招工难的大问题。每月仅仅3000左右的收入,让无论是本地还是外省市的年轻人都无法接受。 “吃大锅饭”风气依然存在
有些老字号,虽然已经摆脱了“吃大锅饭”的国企作风,但是“多劳多得”这样简单的收入分配情况,依然没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
政策干预较严格
很多老字号的工资收入情况,基础建设情况都在政府控制之下进行,这样的方式在有些时候能够给老字号起到保护作用,但并没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很多老字号在近些年经济效益很好,年营业额也在逐年升高,但职工的工作却在政策的干预下近十年没有过任何改变,造成了人才不断流失等情况,这些情况将会影响老字号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