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工制作区,病人温海滨正在拿自己制作的成品,和老师给他的样品进行着认真的比较。为了能够让自己制作的样品合格、让自己的手变得灵活,温海滨每天上下午都会来到手工制作区进行训练。从三年前入院到现如今,一天都没“旷课”。
用小珠子编成五颜六色的公交卡、或者各式各样的玩偶,在手工制作区的训练尽管有些枯燥,但对于像温海滨这样的病人来讲,是必要的。
在三年前,温海滨因为工伤造成了全身90%的皮肤被烧伤,在来到医院后被认定为一级伤残,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温海滨说:“当时烧伤之后,就感觉整个人完了,对生活没有了期待,整个人在精神上就等于死亡了。”
刚入院时,温海滨没有任何行为能力,用他的话说就是生活不能自理,干什么都需要家人、医生、护士的帮忙。有些时候,在遭遇训练痛苦和枯燥的时候,他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温海滨说:“看到成品后,每个人都会感觉非常自豪和兴奋。但是当我刚开始学习制作的时候,过程相当痛苦,在练习中我痛苦的叫声,全楼道都能听清。”
面对这痛苦的训练过程,几乎每个人都会有退缩的心理,温海滨也不例外,害怕去练习,不愿意去接受治疗等等情况,在他身上都出现过,然而为了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梦想,温海滨最终还是没有放弃。经过在康复医院三年的治疗,他的动手能力得到恢复,从之前拿筷子都费劲,但现在能够独立完成公交卡套的制作,在速度和质量方面超过了正常人,完成了很多正常人都无法快速完成的工作。
在手工区记者就亲自与他进行了对抗,在10分钟的时间内,记者根本不是温海滨的对手,完成的数量还不如他的一半。对于这些进步,他说道:“希望我能够早点出院,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减少对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能够自食其力。”
□本报记者 王卓/文 白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