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运垃圾一干30年
每天凌晨四五点钟上岗不分冬夏
■他加班累计近3000天相当于8年
总计行车18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5圈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航天事业的一分子,虽然没有站在航天科研的最前沿,用最平凡、最真实、最质朴的情怀,抒发着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大爱。田京亮就是这其中一个。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一个我国唯一的集研究、开发、设计、试制和生产飞行器为一体的科研生产基地,在这里田京亮默默地用行动履行着一名普通劳动者崇高而又光荣的职责。1960年出生的田京亮,是后勤集团运输分公司的一线工人。从1984年干起垃圾清运,一干就是30年。工作中,大家都称呼他“田师傅”,亲切中透着尊重。
汗水挥就简历
时间验证忠诚
田师傅所做的就是整日与又脏又臭的垃圾打交道,与成群的苍蝇蚊子“作斗争”;365天全年无休,一年四季穿不上几回干净的衣服,从来没有正点儿吃过饭;每天凌晨4、5点钟上岗,无冬历夏,用双手守护着云岗地区的洁净和美丽。
30年,1万多个日子里,他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遭的埋怨,称得上是百味人生。这其中,有艰辛与不易,更有执著和坚定。这个“与众不同”的航天人,打动了人们,荣获航天三院劳动模范称号。
北京丰台区云岗——航天科工三院所在地,是京西南五环外的一个“小地方”。50多年前,第一批航天科研工作者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这里,开荒拓土、挥洒汗水建立了航天三院。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航天科研工作者不仅坚守在这个远离尘嚣的“小地方”,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盖楼房、修道路、搞绿化……田京亮师傅所在的垃圾清运队就是航天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真实写照。几十年来,他们担负着云岗8.53平方公里的垃圾清运任务,平均每天要清运200多个垃圾桶、40多吨生活垃圾和三院所属25个单位的垃圾清运工作。
今天的云岗,道路纵横交错、高楼林立,环境整洁、鸟语花香,成为人们宜居向往的环境。每天凌晨4、5点钟,当我们还沉浸在梦乡,田师傅和他的工友们却早已起床来到车场,检查车辆、准备工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不管刮风下雨,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他们都要往来于在云岗地区的每一栋楼、每一个角落,在晨曦洒满街道之前,清走垃圾。田师傅所在的垃圾清运队,平均年龄46岁,最大的58岁,最小的也33岁了。他们每天都暴露在脏、臭、尘土飞扬的垃圾清运工作的第一线,遇到节假日垃圾量翻倍增加,有时甚至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突出事迹,汗水挥就简历,时间验证忠诚。
与垃圾打交道
加班近3000天
在垃圾清运组刚组建时,共有8个司机,当时他是最年轻的,后来大家相继离开了清洁组,只有他一个人坚持了下来。曾经有人问他:“是什么让你留下来了?”他说:“我也曾动摇过,毕竟自己才24岁,而且我也有调换岗位的机会。当组织找我谈时,说留下来吧,在哪儿不都是开车,我就留下来了,我不干别人也得干,干吧!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0年。”
没有接触过垃圾车、垃圾消纳场的人们,很难想象成日与垃圾为伴是怎样的境况。田师傅说,这30年来,最难忍的是将垃圾送往垃圾消纳场。因为在6年前,垃圾消纳场还是露天的大坑,整个丰台区8个片区的垃圾全部往那里倒。春天刮风,纸屑、塑料满天飞。夏天泥泞颠簸的路面,腐臭的污水,熏的人喘不过气;秋天,苍蝇蚊虫嗡嗡嗡的扑面而来,那苍蝇落在车上,黑压压的一片都看不出车的模样。据田师傅描述,人如果不戴口罩都会将苍蝇吸入鼻孔。冬天,零下十几度,好几吨的垃圾常常冻在车箱内,倾卸不出来,就得跳进车箱内用铁锹去挖。垃圾场里横七竖八的碎玻璃、钉子,稍不留意就会扎破轮胎,或跪或躺在垃圾上就地修车换胎是常有的事儿。
现在,北京市已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垃圾消纳场再也不是以前的大坑了,而是分类的集装箱,气味小了很多。田师傅很满足:“现在和过去比起来简直就是天上和地下。以前早晨根本就不吃早饭,不是不想吃而是没时间吃,也没法吃。垃圾的恶臭熏得人无法下咽,卸完垃圾又不敢进餐馆,满身的垃圾味儿怕影响他人食欲,只能在路边买几块烧饼充饥。有时,想去亲朋好友家串个门儿,都必须先回家洗个澡,把身上的气味洗掉才能去。”
从1984年起,田师傅每天一车一车地清运垃圾,每次卸完垃圾回到车队,都及时把车辆冲刷的干干净净。垃圾消纳场都已几异其地,他却还在岗位上坚守。30年,他出车3万余次,加班近3千天。30年,他行车18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5圈!
30年做一件事
成就另类航天人
当年24岁的他刚干这个工作时,对象都难找,相了好几次亲,人家都因为他是开垃圾车的,不愿意。后来遇上现在的妻子,算起来他们结婚已28年了。
提起家人,田师傅脸上洋溢着幸福:“这么多年爱人从来没有和我吵过架,而且也从没有嫌弃过我,还非常支持我,干这一行如果家人不支持,真的没办法坚持下来。这也影响了我女儿。”讲到女儿,田师傅一脸的骄傲。女儿上小学时就拿到了北京市红领巾奖章,并获得了丰台区十佳少年荣誉称号。现在女儿已经工作了,提起对女儿的教育,田师傅说多半是爱人的功劳。
当家里的兄弟姐妹陪伴年迈的老父亲出游时,每次只缺他一个。难道他的心中真的不遗憾吗?田师傅认认真真地想了想:“还真没有。”付出和收获总是一对双胞胎。田师傅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航天三院这样高科技队伍里,他一个垃圾清运司机竟然能成为劳动模范。他说自己只是一个垃圾清运司机,得到这么高的荣誉,是荣誉更是责任!
每年工会组织劳模疗养他从未参加过。他说:“你去享受了,别人就得替你受累,我这心里过意不去。”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话,却让人心生崇敬。“如果倒退30年,我可能不会选择这个职业,但是现在让我选,我仍会选择它一直干到退休。因为这个工作已经和我结缘,我看到了云岗航天城在我眼前一天天发生着变化,飞航梦、航天梦、中国梦也是我心中的梦啊!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过程,平平淡淡最好!”田师傅真诚地说。
□本报记者 董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