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3上一版  下一版4
 
首都职工的康复医院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4年10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都职工的康复医院
——北京康复医院(治疗师篇)
首席康复治疗师、康复评定科治疗师长马全胜(左一)正在为一名工伤患者进行职业康复评定,他在脊柱疾病、运动损伤、骨关节疾病等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功能评价、个性化方案设计及康复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运动疗法1科、脊髓损伤治疗师长王寒明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他专攻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技术,使许多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重新获得步行能力。
水疗科治疗师长赵岳正在为偏瘫患者进行水中运动康复治疗,从2012年起,他从荷兰将基本水中运动疗法、Bad Ragaz(拉格斯)训练法、Halliwiek训练法引入康复治疗技术,开创康复治疗新思路。
首席康复治疗师、运动疗法1科神经康复治疗师长刘畅(右一),她正在为偏瘫患者纠正步态和不良姿势,她主攻神经康复和心肺康复方向的研究与治疗,针对脑卒中、颅脑损伤、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患,运用世界最先进的神经康复技术进行康复训练。
运动疗法2科骨科康复治疗师长刘文辉(右二)在为一名骨伤患者指导负重训练,他长期从事骨科康复治疗工作,擅长运动损伤康复、关节挛缩康复和关节松动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及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水疗科治疗师长赵岳正在为下肢瘫痪患者进行涡流气泡浴治疗,他在水中康复治疗研究方面,将运动治疗(PT)与水的特性相结合,采用“一对一”的个体化训练模式,帮助很多患者恢复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
儿童康复科治疗师长邹丽丽在为脑瘫患儿进行翻身训练,她一直从事儿童康复治疗工作,擅长小儿脑性瘫患、运动发育落后、自闭症、多动症、颅脑外伤、先天马蹄内翻足、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的康复治疗,临床效果甚佳。
作业疗法科治疗师长张晓颖在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上肢功能恢复性训练,她长期从事作业治疗工作,主要从事偏瘫、脊髓损伤、骨关节疾病及周围神经损伤等方面的作业评定与治疗,重点在家庭环境改造、指导患者适应家庭及社区生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有这样一个既特殊又平凡的群体——康复治疗师团队。在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定并开出康复处方以后,所有的康复治疗就由康复治疗师团队来执行。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言语康复治疗(ST)、中国传统康复治疗等多种方式,利用国内外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和辅助器具,大多数工伤患者不仅恢复了身体的基本功能,而且恢复了原有的职业操作技能;越来越多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了站立行走、实现了清楚说话;大部分不完全性截瘫患者的受损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脑外伤恢复期、帕金森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症、多发性硬化、脊髓炎、多系统萎缩、其他老年性痴呆等多种疾病的患者,也通过他们专业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报记者 万玉藻 周世杰 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