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称得上是一件有传奇色彩的报恩故事。女子21年前帮助过的一个流浪男孩,现在发达了,千方百计找到了恩人,并送来百万重金酬谢她。不过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说,帮助人是应该的,不求金钱回报,对方能感恩,让她很感动。
之所以称奇是这件事的双方都有种出乎常人的施恩与感恩的态度。施恩者戴杏芬当年无非就是应三个蓬头垢面、身无分文、沿路乞讨饿瘪了肚子的小伙子们所求,带他们到自家开的面馆请他们吃了一顿饭而已。而三个小伙子中的报恩者何荣锋却把这点小事记了21年。
这里有两种境界,第一种是施恩于随性之中,既没有首善陈光标满街发钱那般风光,也没有明星义演筹钱捐给灾区那种风采,更没有高举着冰桶从头而浇的人那般豪气。有得只是你求我,我带你吃顿饭,几十块钱而已。因此,当这种没有一丝功利心的施恩之举一旦真遇到百万倍的回报时, 拒绝的理由同样很可能随口而出,施恩并非求回报,己无此欲,当无所求。
第二种境界是报恩于人生启迪。对这位当年的小伙子来说,其心态恰恰与施恩者相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老话,在他心中足足酿了21年。因为当年他不仅仅是吃了戴杏芬一顿饭,还把戴杏芬劝告他们的话同时也咽进肚里。何荣锋时刻铭记戴杏芬的忠告:诚实守信。20余年打拼,凭着这一人生信条,成为当地家具行业和涂料行业的知名人物,现在是沈阳玖玖利峰集团董事长。当他找到戴杏芬并拿出百万元现金的支票送给对方时,是感恩,也是自豪。他明白21年前的这顿饭,这些启迪他的道理,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人生之门,从乞丐到董事长,就因为打开了这扇门啊!
人的成功可以是多年学识的积累,也可能是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或许也有人生中一个瞬间的醒悟。一顿饭、一句话、一次病、一本书等等。关键在于你能否悟到,为什么当年三个要饭的小伙子中只有何荣锋感悟那么深,记得那么久?不是他肚子最饿,也不是他灵性多高,还是因为他心善。当年一顿饭,今天报百万,传奇之事,高尚之理。如同图中牌匾上这四个大字:恩重如山。我们的社会应该大力提倡施恩与感恩的情怀,人间才会充满爱。
□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