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专辑
3上一版  下一版4
 
【周年纪念专辑】重点文章目录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4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年纪念专辑】重点文章目录
这些报道聚焦在职工关注的身边事、职场事,引起明显反响
 

在工会

我们续写军人的使命

——探访工会工作中的复转军人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摘要:他们是在北京市工会系统工作的复转军人。在军队时,他们有人驾机飞过天安门接受检阅;有人承担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全保卫指挥工作;有人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伍修权做过秘书……如今,他们有的人开展务实的党建工作;有的人一肩扛起三个重担;有的人总结提出“4211”重点工会工作……(第44期)

亲们

美好姻缘工会牵

——由一场相亲活动引发的话题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拍摄

摘要: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北京市总工会联合北京职工婚姻家庭建设协会,在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开展了“鹊桥之上,真爱无限”为主题的单身职工交友活动,工会牵线促成了36对牵手成功。本报记者现场直击了整个活动过程,采访了单身职工们最真实的想法。(第45期)

68年的传承

新中国首列领袖机车司机长们的故事

——本报记者走近“毛泽东号”机车机务组

本报记者 李睦/文 邱勇/摄

摘要:“毛泽东号”机车自1946年诞生至今,68年来,12任司机长和164名乘务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中国铁路运输史上的一个个奇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机车班组中组建时间最长、涌现劳模最多、安全成绩最好、完成任务量最大的先进班组。

(第46期)

职场白领

她人眼中光鲜 自品五味杂陈

——本报记者走进公司写字楼探访职场白领的工作生活状态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摘要:出入高档写字楼,拥有舒适的工作环境,这都是白领们给人的最初印象。但实际并非如此。白领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再一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共鸣。

(第47期)

教师节 感恩节

离职工最近的老师们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摘要:为什么将自己的授业老师叫“恩师”,因为他们不同于高等学校的老师,他们是中等技校的老师。他们把技能传授给学生,直接送学生走进企业,他们还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 (第49期)

国庆特刊

为了国家庆典 来自北京职工的奉献

——专访曾经为国庆庆典做出贡献的职工们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摘要:在这个节日里举国欢腾,天安门在这个节日里更是成为世人瞩目的中心。首都北京的职工荣幸成为在国庆日中做贡献的劳动者,从供电、供水、照明、环卫、游行花车等各方面工作做出了成效。他们不仅仅向世人展示了国家的风采,同时也证明了北京职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51期)

足迹(人物专访)

两代人的工体情缘 张路和他的父亲 父亲建工体 儿子说工体

作者 董岩 常江(第01期)

李光羲 每逢中秋倍思母

母亲是一首唱不尽的歌

作者 夯石 (第02期)

我的父亲钱学森

父爱如山,为我遮风雨伴我成长成人

——专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

作者 马丽/文 钱永刚/图(第04期)

“林道静”谢芳

难忘的劳动锻炼

——探访老一代明星的奋斗经历

作者 彭立昭 (第05期)

葛存壮:难忘在医院当护工的日子

——探访老一代艺术家的奋斗经历

作者 彭立昭 (第07期)

周总理祝福我们:吃好、喝好、服务好

——探访新中国第一代出租车女司机董富贵,听新老的姐的亲切对话

本报记者 邱勇 (第08期)

劳模陈铎

我的肩膀挑起72行

——探访老一代主持人的奋斗故事

作者 夯石(第09期)

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

84岁高龄仍奋战在航天一线

作者 马丽 (第10期)

苏红:在全总文工团时 下基层净化了心灵

作者 邢大军 (第11期)

冯远征:父亲圆了我五个梦

作者 彭立昭 常江 (第12期)

舒晓鸣:我吃过毛主席半块糖

从“小白毛女”到大学教授

作者 夯石 (第13期)

毛泽东的家乡人演毛泽东

——记毛泽东特型演员东方子

本报记者 阎义 (第14期)

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的天上人间

讲述报国梦 登月梦 强国梦

作者 彭立昭 (第15期)

栗坤

获得金话筒奖的故事

作者 马丽(第17期)

于洋夫妇

牵手在火红的年代

作者 彭立昭(第18期)

蒋大为爱在桃花盛开的地方

收邮局职工歌手为徒

作者 夯石 博雅(第20期)

成方圆:细述五味人生

作者 邢大军(第21期)

赵丹的女儿舞蹈家赵青

我身上有太多父亲的影子

作者 彭立昭 (第22期)

当年的海霞

吴海燕 花甲之年人淡如菊

作者 彭立昭 (第23期)

驾战鹰 画雄鹰

战斗英雄刘玉堤中将 91岁壮心不已

作者 夯石 肖邦振 (第25期)

冷面热心韩童生

进宣武区工人俱乐部演了第一部话剧

作者 张宇(第26期)

前世界冠军焦志敏

跨国婚姻后的事业与生活

作者 马丽(第27期)

胡月:从《黄土高坡》一路唱来

现在仍然是煤矿文工团演员

作者 邢大军 (第29期)

平民艺术家谷文月

难忘那一年劳动节 500米矿井下演出

作者 邢大军(第30期)

春妮为何到央视闯关

为重病女孩筹集治病钱

三年里的关爱

作者 王青(第33期)

本报独家专访闵鹿蕾

企业和队员的支持是定心丸

本报记者 王卓/文 陈艺/摄(第34期)

袁苑:我曾经是出色的钣金工

本报记者 伊夫/文(第38期)

世界冠军杨影:当主持人我也不含糊

作者 马丽(第40期)

六十多年前曾经是周恩来的秘书

95岁姚力:难忘保卫周总理的经历

作者 马丽(第41期)

董存瑞扮演者张良

一次相遇 邂逅一生所爱

作者 彭立昭(第42期)

洪湖水渗透一世情

——专访电影《洪湖赤卫队》韩英扮演者王玉珍

作者 彭立昭(第43期)

石顺义 矿区长大的军旅作家

本报记者 乔健/文 周世杰/摄(第46期)

《51号兵站》“小老大”已成“老老大”梁波罗:

经历无数生死劫难 心里装的全是幸福

作者 彭立昭(第47期)

邸培根:埋没一生的传奇警卫

作者 夯石(第50期)

美丽传说的传奇

——歌唱家柳石明讲述《木鱼石的传说》主题曲背后的故事

作者 邢大军(第51期)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