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俩参加了 开国大典
难忘三叔 难忘革命先烈
看到午报就像回到了娘家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4年9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俩参加了 开国大典

 

1949年初,我随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管会参加了城市的接管工作,我们是到一家国民党遗留下官僚资产的印刷厂(后来叫新北京印刷厂)。不久工厂成立了工会,我被推选为宣教委员,负责开展宣传教育和文体活动。

我们工厂当时地处前门地区,由前门地区工会办事处组织参加庆典,我们厂当时是比较大的单位,工人们听说让参加开国大典,像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了,特别是老工人们流着眼泪互相转告。为迎接开国大典,我们组织工人学唱歌、跳集体舞,工人们还自己动手搭彩门、挂灯笼,一派节日景象。

有幸参加开国大典,这也是我们夫妻俩一生中最大最难忘的经历。当时我参加的是工人游行队伍,我爱人武锡凰参加了妇女夜校的游行队伍。

记得那是9月30日晚上,我把一身洗烫的干干净净的蓝布中山服折叠的整整齐齐放在木板床头旁,这身制服是当时流行的最好装束了。我爱人穿的是新做的浅灰色列宁服上衣,两根小辫也扎上了红头绳,在镜子前照了又照。

10月是北京一年中最好的季度。“十一”那天,天气格外清朗,工人们早早地来到工厂门口集合等候。那时没有公交车,工厂也没有交通工具,参加集会游行多远也是步行,我们厂距天安门还不是太远,大约已是中午时分了,我们的游行队伍雄纠纠气昂昂地进入天安门会场区。刚解放时的天安门广场没有现在这么宽敞宏大,地面也不是平整的大方砖地,周边还有高高的围墙。我们集合在广场的西南角等待,广场上成了红旗、彩旗和横幅标语的海洋,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我透过密密匝匝的人群,望到天安门城楼,装饰的焕然一新,那时北京还没有高大建筑,所以天安门城楼看起来格外雄伟高大。城楼中间红墙上悬挂着毛主席画像,我记得当时是毛主席头戴八角帽的彩色画像。集合空隙间,参加开国大典各方阵的工人、农民、大学生等互相赛歌,拉拉队站起来助阵,人们放开喉咙高唱《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团结就是力量》《你是灯塔》等。各方阵队都争着赛歌,嗓子都唱哑了,我们是那样的兴奋、那样的激情、那样的火热。

我记得开国大典是在下午3点左右开始的。当时,忽然间锣鼓声停了,礼炮声鸣响了,我们静静地亲耳聆听着广场四周高喇叭里传出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比现在放录音可清楚多了。之后,毛主席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检阅开始后,代表着人民力量的海陆空三军参加大检阅,还有骑兵部队,是清一色的红马和白马,特别壮观。我们的方阵走在最后,走到天安门前已经是黄昏了,我们是横着五人一排向前迈进,走到金水桥上那一刻谁都不肯离去,毛主席神采奕奕地望着我们挥手致意,大伙的心真的要“蹦”出来了,我们喊得最多的口号是:“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嗓子喊哑了,还在发自内心地喊。解放军雄伟的步伐、游行群众载歌载舞的盛况震撼着每个人的心,鼓舞着每个人对毛主席、共产党的热爱,对伟大祖国的期盼和宏伟抱负,我们是一致地回答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坚实信念。

转眼60多年过去了,我已是鬓发斑白的离休老人,老伴也是满头白发,戴上了老花镜,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为我们带来了幸福的晚年。回忆那段时刻,我俩的心情格外激动。2012年国庆时,我俩互相搀扶着,特意又来到雄伟壮观的天安门金水桥下,在当年见到毛主席的地方合影留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让我想起了60多年前开国大典的那时刻,虽然我们是那游行队伍里一个普通参加者,至今还记忆犹新,好像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情,深深印在脑海中。

□郝宝璋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