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天安门响起了建工大鼓
德胜街道青年舞动青春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4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安门响起了建工大鼓

 

“从1954年五建公司大鼓队成立,到今年整整60年了。过去的60年间,我和大鼓队的队员们参加了1956年到1969年的14次国庆群众游行,拉着五面大鼓走在首都工人方队的最前列,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70年以后又参加了历年的国庆游园活动和天安门广场国庆50周年群众联欢晚会。”忆起58年前第一次参加国庆群众游行,原鼓队队长张全瑞便滔滔不绝,很是激动。

张全瑞是河北肃宁人,8岁起学打鼓。1951年来到北京成为了一名建筑工人。1954年,五建公司成立了电影队、京剧团、小车会,老张和周围的20几个工友也在公司工会的帮助下正式成立了大鼓队。

1956年,五建公司大鼓队第一次代表首都工人参加国庆七周年群众游行活动。国庆节的前一天晚上,张全瑞早早来到位于王府井大街西口的施工队队部,将第二天参加游行的五面大鼓擦拭干净,在鼓车的轱辘轴上加润滑油,又逐一仔细检查了大镲上的红绸子和拴镲用的牛皮绳,几乎忙到凌晨三点。天蒙蒙亮,他就跑到食堂帮助蒸馒头、切咸菜、煮热汤儿面,给队员准备早餐,5点整,大鼓队就带到南池子附近待命。从10点国庆游行正式开始,到游行队伍解散近5个小时,张全瑞他们拉着百十来公斤重的大鼓从南池子走出,8公里的路,边走边敲,兴致勃勃一点儿也不觉累,不觉饿,着实兴奋了好几天。

今年82岁的张全瑞,身体倍儿棒,作为队长,至今仍然叫得上每个队员的名字。他回忆说:五十年代初,北京的公交线路不过20来条,运营的车辆总共几百台,人们出行基本上靠两条腿,用老北京人的话说,就是:“11路——腿着”,但是每次参加国庆群众游行的队员们都会比规定的时间提早来到集合地点。队员王又福是住得最远的一个,家在“城外郊区”的幸福三村,距集合的地点有6公里,由于出来的早,既没有早班的公交车,又没有自行车,但他总是第一个到达集合地点。队员陈永才是鼓队的“精英”,边走边打,能把大镲打出花样儿来。张维耀打铙,也是熟练得能把铙抛起再接住,好似杂耍一般。

1999年,国庆50周年庆典前夕,五建公司大鼓队接受了国庆晚会和游园指挥部的命令,参加晚会和游园活动。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公司领导把鼓队拉到郊区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封闭式训练。集训时正值北京夏天酷热难忍的那几天。训练中队员个个挥汗如雨,有的队员身上长起了痱子,有的队员手上磨起了水泡。有的新队员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鼓谱,训练休息时还用手击节、嘴里不停地叨咕着,队员宋洪均甚至在吃饭时用筷子在饭桌上打出鼓点。结果,那几天去餐厅就餐前,队员就用筷子在饭桌上整整齐齐地打上一阵……

五建公司大鼓队共有鼓谱13套,1999年国庆50周年晚会联欢,指挥部给出的时间是15分钟。为了让观众更多地欣赏到五建公司大鼓的魅力,张全瑞将13套鼓谱中最经典的“闹山灯”、“盆盆嚓”、“大鼓齐鸣”、“狮子滚绣球”四个最精彩的鼓谱连接组合成一套,取名为“欢天喜地”,寓意喜庆祖国五十华诞的喜悦心情。整套鼓谱共15分钟,经反复演练,通过现场计时,时间误差不超过两秒钟。

□通讯员 戴明全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