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职工素质,不少企业花费很多经历培训职工,但却在师资力量、专业程度等方面有所欠缺。现在,不少企业将目光转向高校,引入高校的学习资源,为员工搭建职业生涯成长平台,打通向上晋升的快速通道。
事例一:
人在工地 也能上大学
“太好了,我也能拿到大学毕业证了。”职工小刘是中建二局三公司的一名职工,由于文凭不高,很希望通过职业教育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如今,像小刘这样的职工,在项目工地上就可以实现愿望了。而这完全要得益于公司今年和天津大学合作,在项目工地上开办的网络大学,让职工们可以通过远程学习,顺利拿下大学文凭。
今年7月,中建二局三公司职工教育培训中心正式挂牌,授牌机构为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和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211工程”、“985工程”,至今已走过119年的光辉历程。2000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天津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
“远程教育,职工们可自主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中建二局三公司工会主席毛锦来介绍说,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面向在职从业人员,采用非全日制业余远程学习的形式。职工们可利用学院教育网站,通过“课件学习+教材自学+网上课程导学+网上答疑系统+课程作业指导+学习园地”等方式自主学习。职工在学习期限内学分及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得国家承认的由教育部统一电子注册的天津大学毕业证书。符合承认学位授予条件者,还可授予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
“网络学习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极大地方便,让我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小刘表示,“另外,公司的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还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环境和教学辅导,省了不少心。”
毛锦来说,与大学合作,提升职工学历,是工会服务职工的一项重要职能。今后,工会还将与各类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提升职工素质。此次公司被授牌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后,年度期中期末考试可在天津分公司举行,为广大职工提供了一个继续再教育、深造的良好平台,并为顺利报考建造师奠定了基础。
目前,中建二局三公司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职工已有50余人,2名职工取得工学学士学位证,现在在读职工30余人。
事例二:
培训方向 瞄准企业需要
“培训班的课,让我学了不少新东西。”说起培训班课程,来自京粮集团物流公司党群工作部的张树怡满脸兴奋。她告诉记者,能够在工作多年之后,又有机会静下心来学习,感觉“太好了”。而她口中的“培训班”,就是京粮集团与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合作开办的“营销技能人才培训班”。
“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贸易转型,最急需的就是营销人才。” 京粮集团工会副主席赵英告诉记者,今年,市总职工大学开展免费送学到企业、送课堂到职工的创新项目,他们争取到了项目名额。“我们两家单位合作,围绕着企业发展找契合点,围绕着职工成长找结合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从企业最紧急的需求出发,办培训班,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我们这次培训共有100名中青年骨干学员参加,不仅有一线营销人员,还有像我这样的管理人员。很多人不理解,这么专业的课程,为什么让我们管理人员去学。其实,管理工作是一项全面性工作,在我们这样的企业做管理,首先懂的就应该是营销。” 张树怡说。
“我们每周日早8点半上课。我家住西四环外,每次上课,我都6点多出门,然后公交倒地铁,赶到南二环上课。我的同事中,还有从延庆、怀柔、平谷赶来上课的呢。”张树怡说,“最初她到企业的时候,做客服工作,后来通过自学网络课程,拿下了文凭,才走上了管理岗位。所以,我很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
“我们很注重人才的培养,近年来,还采取了很多方式方法,开办专业培训班只是其中的一种。”赵英表示,近年来,京粮集团以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基础,通过脱产学习、系列讲座、在线学习、职业资格培训、技能鉴定、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方式,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和管理水平。“我们的目标是,从注重理论学习转变为注重跟踪培养,从培养有一技专长的技术工人转变为培养复合多能型技能人才,从注重搭建平台转变为注重成果转化。”
事例三:
多元方式 助职工成长
“我的成长离不开企业的培养。” 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负责人李根由衷地表示。
原来,李根最初在菜百只是一名普通营业员,因为在进行柜台陈列方面表现出色,被领导慧眼识珠,送入了国家最权威的珠宝玉石管理中心进行培训,此后,又多次参与企业各种培训项目,才一步步走上了设计师的道路。如今,不仅他带领的团队设计的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他个人的作品也在各种首饰设计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首饰设计班的培训,企业请来北京服装学院、地质大学的教授,也是行业内知名专家为我们授课,课程内容既有基础理论、手绘,又有电脑CAD制图和实操。我们每周上2次课,总共用了2年时间,才把所有课程学完,又进行了考试。”李根说,“边工作边学习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对我素质的培养,帮助很大。”
“我们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都有培训合作,而且培训形式、培训方向也多种多样。” 菜百公司人力资源部贾冉表示,其中,既有珠宝大专班、本科学历班,又有远程教育本科学历班。另外,还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合作办学,开办了“菜百商学院研修班”。 仅今年上半年,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及部分人才库成员共分3批121人参加该项培训,系统的学习了管理工作中的理论知识、经营技巧和管理方法。
“除了与高校合作办学、办培训班,我们还与专业的培训机构有合作。另外,公司内部也开办了首饰售后服务技师培训、内训师选拔和职业资格取证培训等不同类别的培训。去年全年开展各类培训480次,参与职工次达到了14566人次。”贾冉介绍说。
菜百公司工会主席付颖说:“公司领导把企业梯队建设作为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用发展的思维,人本的理念,统筹的方法,在企业内创建了人才发展有平台,积极工作有舞台的机制。像这种多方式、分批次的培训,为员工搭建了职业生涯的平台,打通了员工晋升的通道。另外,很多员工还都获得了外出培训、深造的机会,在企业内也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
【专家观点】
把阶段性的培训变为长效机制
“这种模式符合目前职业教育为行业经济服务的新形式。”针对“校企合作”,北京昌平职业学校副校长朱厚峰评价说,“企业职工能从学校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职工职业素养的提高。同时也是双向的,对于学校来讲,企业文化得以进入学校,也使学校的课程更接地气。”
朱厚峰介绍,从学校角度来讲,希望为企业的发展做一些贡献,也比较欢迎这种模式。校企合作的形式便于组织,企业职工可以成批的进入学校学习,学校对于学习内容也比较容易把握。
对于怎样更好促进这种模式的发展,朱厚峰建议,学校和企业可以研发出整体性的、长期性的培训,这样对职工的成长更有利。“企业往往单方面提出需求,让学校给予培养人才。比如拿昌平职业学校来说,也为首都机场做过安检等方面的培训,还为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等做过职工的礼仪培训,但是这种都是一批批的,对于职工个人来说缺乏连续性。”
朱厚峰说:“应把这种阶段性的组织培训,变成长效机制,包括把培训和考核等都纳入进来,职工通过培训取得证书或者资格,也有利于企业对职工的评价,可以让职工在企业中更容易获得晋升的机会。”
朱厚峰还建议,学校可多制定一些课程,范围更广一些,让职工自由选择,给自己职业晋升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职工声音】
京粮集团艾森绿宝公司销售部经理王占朝:我认为,这种合作办学的模式很好,但是要注意课程的实用性。我参与了我们企业与市总职大的培训班。我们的课程,既有市场营销策划、营销渠道、营销谈判等专业营销课,又有经济法律、财务、心理学等实用基础课,设置很全面。同时,老师讲课,语言生动,结合的案例紧跟当下最新的社会事件,我非常满意。
菜百公司产品开发部李根:我和同事们也讨论过,现在,学首饰设计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真正能从事这一行业的不足20%。我认为,他们设计的产品更多的是在宣扬自己的个性,并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所以不被市场接受。因此,我觉得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的方式很好,学校为我们企业职工提供了专业化的系统培训,而企业职工则为学校提供了市场信息,形成了优势互补。
□本报记者 陈曦 马超 周美玉 王香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