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等人化装“难民”走陆路
■夏衍等人坐走私船从水陆撤离
■夏衍用日语与日本鬼子对话,躲过检查
■大营救,历时近200天,行程万余里,遍及10余省市
1937年,上海沦陷后,一批上海文化界人士来到香港。1941年,皖南事变后,活跃在重庆、桂林等地的文化人又陆续赴港。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滞留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其家属800 余人,命悬一线。
从1941年12月8 日港战爆发,八路军驻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就接二连三收到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发来的特急电报,要求他将香港的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抢救出来。
1942年1月9日,茅盾、胡绳、廖沫沙等几十位文化人扮成“难民”,由交通员李锦荣带领,避开日军岗哨和检查站,集合到铜锣湾避风塘的海上交通站。
1942年1月13日晚,第一批文化人到达在宝安县阳台山的东江纵队根据地白石龙。接下来的几天里,胡风、丁聪等300多位文化人陆续抵达白石龙。
1942年1月6日,夏衍、金山等20多人乘走私船,从水陆离开香港,经长洲岛过伶仃洋到澳门,再转移至内地。
到了码头,看到很多不曾见面的老朋友,大家互相交换现在的假名、假职业,互相调笑着化装之后的形象。夏衍化名黄坤,一身广东人常穿的 “唐装”,手拿一把雨伞,加上刚蓄的两撇加拉罕式小胡子,俨然是一个地道的港商。大导演蔡楚生身穿蓝灰色长衫,头戴一顶灰色旧毡帽,鼻梁上架着一副旧太阳镜,扮作失明老人,走路还要妻子陈曼云 “搀扶照顾”。
船航行了两个多小时,碰到日本巡逻船。两个日本兵跳上渔船。夏衍用日语与日本兵交涉。“我们都是商人和家属,疏散到长洲上去的。”日本兵发现夏衍会说日语,突然听到乡音,口气放松了许多,他们聊了起来。“在日本做过买卖?什么地方?”“神户。”“为什么去长洲?”“香港粮荒,疏散到乡下去。”几问几答后,日本兵就不纠缠了,挥了挥手说:“开走吧。”
1942 年的这次大营救,历时近200天,行程万余里,遍及10余省市。被营救的近千人中,有300 多位是当时社会各界的精英,有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如果没有这次大营救,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学术史、政治史、艺术史都可能会是另一番面貌……
据《文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