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橙黄橘绿时的秋天,在感恩秋天带来丰收的同时,丰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调解中心”)也迎来了第5个丰收年。5年里,有多少次,职工热泪盈眶地握着他们的手表示感谢;有多少次,职工是一脸愁容的来,欢天喜地的离开;有多少次,他们为了调解争议,顾不上喝水吃饭,顶着烈日奔波;有多少次,他们为那些不懂维护自己权益的企业与职工惋惜……他们就是丰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们,对于他们而言,调解中心就是一处坚不可攻的“阵地”,他们在这里用法律维护着企业、职工的权益,用真诚与热情为企业、职工服务着!
5年转瞬即过,发生在调解中心的故事越积累越多,在企业、职工中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为此,记者走进调解中心,聆听这里的故事。
初战告捷
就此打开维权之门
故事要从调解中心挂牌那年说起。
2009年7月31日,丰台区总工会正式启动由区总工会牵头,协同区人力社保局、区司法局、区信访办和区法院五家单位及律师事务所组成的“五方六家”联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为调解中心揭牌。劳动争议调解的成功与否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调解员队伍,8月10日,经过市、区总工会等相关单位的层层把关与考核,来自北京市东易律师事务所19名执业经验丰富的律师成为丰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首批专业调解员,每天有两名律师事务所律师来调解中心参与调解工作。
那段时间,随着律师们的加入,调解员的队伍更是壮大了,这让调解中心如虎添翼。8月17日,调解中心迎来了第一个劳动争议案件:53名务工人员讨要未缴纳社会保险、加班费及曾交纳的500元风险抵押金,总金额涉及近70万元。
那天,丰台某储运公司的53名职工集体来到调解中心,调解中心的院子里被挤得满当当的,调解中心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增加工作人员安抚职工情绪,同时安排执业丰富经验的调解员陈国柱和另外两名调解员接待受理这起纠纷。“当时他们情绪很激动,经过工作人员的安抚情绪后,我让他们选出3名代表讲诉求。”陈国柱回忆着。随后,陈国柱与调解员对职工们的诉讼请求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耐心地寻问弄清楚了他们与企业方的劳动关系与法律关系。“你们的情况我们已经了解了,现在和其他工友先回去等消息,请相信我们!”做完这一切已经过了午饭时间,陈国柱和调解员没去食堂,立刻将了解的情况向中心领导进行了汇报,同时立即直接与企业负责人进行联系后,直奔企业驻地。他们通过法律依据,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与企业方沟通,四天后,陈国柱和调解员的忙碌与奔波终于有了结果:企业方将500元风险抵押金全部退还给了职工。8月27日,53名职工再次来到调解中心与企业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这意味着53名职工近两年的维权历程画上了句号:他们拿到加班费及用工期社会保险的补偿。“这些职工在领取到应得的费用时,一边数钱一边呵呵地笑着,我欣慰的同时内心很酸楚,我想其他调解员跟我是一样的感触:这些职工想维权不易,这也是需要我们存在的原因。为此,我们更加明白身为一名调解员的职责与重任。”陈国柱感慨着说。
此后,3个月的时间里,调解中心已受理案件476件,一方不同意调解117件,结案359件,其中调解成功202件,调解成功率56%,结案率、调解率均位于全市前列。该成绩的取得为全区劳动争议调解联动机制开了个好头,同时,调解中心的工作也得到了企业、职工和仲裁部门的认可和信赖。
注重方式
争议调解屡见成效
近年来,劳动者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劳动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案件逐渐增多,重大集体劳动纠纷时有发生,拖欠工资、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等因素造成了不和谐的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矛盾日益复杂形势下,调解中心调解人员及时分析劳动争议双方的矛盾焦点所在,严格按照劳动争议调解程序,依法调解、智慧调解、情感调解,为劳动争议双方及时化解劳动争议纠纷。
2010年,在某企业工作的刁姓职工走进调解中心求助:刁姓职工是名残疾人,已临近退休年龄,企业因经营不善已经停产,因当年他的招工手续不全,街道无法接纳其档案,这直接影响其上保险及退休。该用工企业无法提供相关材料,双方僵持在那里。调解员了解情况后,清楚找企业并解决不了该职工的问题。于是,调解员分别联系北京市档案馆、丰台劳动局、丰台劳动科,几经周折,最终由丰台劳动局为其出具证明,该职工档案顺利转入街道。“这几年来,我调解的纠纷可谓是各种各样。在受理案件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东易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刘仁午说。
2011年,某外资企业建立在丰台区的家居建材连锁店宣布破产,出现了职工与倒闭企业的劳动纠纷,职工情绪出现躁动,为了防止企业与员工矛盾激化,中心调解员会同律师进店了解情况,并转达职工意见,现场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台,坐班一星期在清算现场提供劳动法律服务与咨询,督促企业按照法律完成企业破产给职工带来的经济损失及补偿,为企业与员工平稳办理劳动关系转移、清算职工工资等事项提供了法律保障,维护了企业破产给劳动者带来的各种损失。
5年来,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们经历了不同类型劳动纠纷案件的洗礼,他们在不断成长、进步。同时,调解中心在联动机制成员单位相互配合下,不断提升其服务水平,并且始终坚持双维护原则:既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要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
扩展队伍
从源头截断侵权率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企业在管理上存在问题,如入职合同、入社保、考勤等不规范、存在缺陷,应诉的时候非常被动;同样,很多职工不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直到企业出现侵权时,才知道去维权,举证艰难,耗时耗力不说,其权益也无法维护。”陈国柱坦言道。
2013年8月,小康向调解中心寻求援助,但最终没能调解成功。小康从外地高校毕业后,被在京一家建筑企业录用,企业承诺为其解决户口,但必须在企业工作满7年,同时小康入职时签署了一份10万元安家费的欠条。小康工作一年半后,考上了公务员,向企业提出辞职,企业让其支付了10万元后,但并未同意转档案。小康认为这10万元属于违约金,但单位并不认可此说法。“职工在入职前或入职期间,签署任何文件时都应看清楚,不要盲目签署。”陈国柱叹息道。
2014年初,调解中心受理调解了一起劳动合同纠纷案,某公司负责清洁公厕的两名职工诉该公司拖欠其二人加班费、吸尘费。公厕24小时开放,合同中应注明其二人每天8小时工作应按照弹性工作制执行,但合同却以固定工时签署。由于该公司在拟订合同时规定的条款不规范,最终赔偿了两名职工加班费、吸尘费等共计4万元。
调解中,这种劳动纠纷屡屡发生,如何才能减少或避免其发生?调解中心决定从源头抓起,5年来,逐渐将维权、普法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丰台区各个乡镇街道以及科技园区,调解中心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企业、职工的法律意识在不断上升。
2010年开始,各街、乡、镇成立劳动调解室,并安排一名专职劳动调解员;此外,调解中心的调解员每月不少于两次到定点单位进行普法宣传,方便在发生劳动争议案例时能及时调解。与此同时,调解中心为了发挥街、乡、科技园区工会服务站劳动争议调解室作用,区总工会权益部每年组织一次劳动争议调解员培训,采取以案说法、模拟调解现场等形式进行岗位培训;调解员每周至少两次到与街乡镇劳动调解组织联系,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根据街道需求上门为街道调解部门指导劳动争议调解案件文书制作,几年来街道调解组织共计调解成功案件48件、履行金额57万元。
5年来,调解中心,调解案件3258件,有效成功调解劳动争议案件1942件,调解成功率59%,为申请人履行金额2109万元。成功化解集体劳动纠纷案件71件。调解中心在调解成功案件履行中,保证每件落到实处,真正有效的维护职工与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团队,热情诚恳接待每一件申请人的来访,得到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双方的好评,收回“法律服务反馈意见表”评价满意程度为100%。由于调解中心工作突出,2012年被评为市级先进调解组织。
□本报记者 张瞳